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谈笔墨(上)

谈笔墨(上)

阅读量:3889432 2019-10-28


谈笔墨(上)                    潘老  六四年夏笔墨是中国画的基础,因为中国画是以笔线来表现的。色彩不如墨彩重,作为辅助的。
我没有拜过先生,自己在摸,所以用笔用墨或许有我的一套办法就是了。

 潘天寿   竹兰图 46.8cm×35cm 潘天寿纪念馆存
《历代名画记》
“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于用笔,故工画者多善书。”
书法艺术全是线条上的组织,从商周画研究到现在。古人讲用笔有永字八法,卫夫人《笔阵图》等讲的不大明白。点如高山坠石,说它的重,很着实。线如万岁枯藤,这些都是比方,后人有时看不清楚。日本人,研究书法很厉害,过去的帝展(现在的日展)是有书法和篆刻。他们到杭州来写字如打拳,用大力,这就是对“如高山坠石”没有理解。其实是点在纸上的情味很沉着,有重量。理解“万岁枯藤”是不直率,不飘,直当中似乎不直,若照字面就无法讲通。又说如“屋漏痕”,有人理解说屋上水滴下来,滴到地上有个洞洞,这也是错的。墙壁要吸水,水流下来,陆陆续续吸光,陆陆续续流下来,处处可以停。“无垂不缩”,没有一直线不收缩,处处是要缩回去,力要回转去的样子。“无放不收”,没有一笔撇出去停不住,能够停得住就是收。这样的线就不至于滑、飘、不沉着。所以有人写字不快。飘、滑自然就不能沉着,苍老。  多写点书法,用笔能够解决,因为情味,趣味很难讲。吃香烟的人讲纯,草气,等等,不吸烟的人不能体会。

    潘天寿 《九溪写生图》   直径47cm  潘天寿纪念馆存
讲到用笔就要讲工具——笔。极古代的时候,不只是毛笔,其他的还很多。讲历史时有“结绳而治”“易以书契”,结绳记事,大事结以大绳,小事结以小绳,后来觉得太简单,就书契,“韧”,是刀笔,用石刀画画。由刀笔而后有毛笔。画的一面也可说先是有刀画,而后有毛画。北京猿人有骨针、刻刀之类,上面有简单的线条。彩陶上面有毛笔画的画,水分很多,粗粗细细,落笔,收笔都有毛笔的味道,如蚕尾,蚕头。。线可以画得很长而不干燥。可以认定这是毛笔画的。不是竹笔,木匠用的竹笔是扁的。也有把竹子的竹节敲碎(有很多纤维)成丝,用漆来写的。许慎《说文》“聿,笔也,作。从手执竹枝点漆书字之形象也。漆汁浓腻,不易行走,故笔画头粗尾细,形如蝌蚪,故称蝌蚪文焉。”漆,黑色,所以到现在还称“漆黑”。
毛笔一般是圆的,也有方的,扁的。金冬心写字用漆帚。飞白体也须用扁的漆刷子之类写才行。我们有时还用排笔。彩陶上毛笔的制法没有研究。长沙周墓掘出的毛笔是把毛毛扎在杆子外面。笔里面可能是空的。笔的原则——笔有四法:尖、齐、圆、健,也即所谓笔品。羊毫笔头上有一段,黄卡卡的发亮,即所谓颖,料是好的。毫料很多,羊毫(古代少,近来多)最有名的是湖州,山羊要养得好,杀得好,料才好。古代所用的以兔毫为主体。卫夫人笔阵图所谈到的是兔毫。王羲之写兰亭用鼠须,毕竟还是少的。安徽以出产兔毫出名(中山)家养的兔子,毛细而长,是“硕鼠”,不能做笔的,做笔的要用山兔。水笔用兔毫。毛毛有三角的,扁的,圆笔,做笔的毛毛要圆、直、锋尖。兔毫就直而尖。兔背上有两根枪毫,硬黑的就是紫毫,一只兔子只有十几根,做一枝笔须五六十只兔子,白的枪毫用于做兼毫。还有种比较硬的:狼毫,黄鼠狼(南方)是不好的,最好的是产在关外,长城以北的,天气冷,在雪里跑的,长粗而挺,所以有的笔杆上刻了“北狼毫”。(羊毫笔上有“经冬宿羊毫”,冬天杀的羊好,而且要陈的,不要新)古代许多会写字的人,又会做纸。狼毫、兔毫的毛都不大长,不能制大笔,最多只能写对联。还有硬的:猪鬃。硬是硬的,不好;不直,头上是弯的,无论怎么做不尖,品德不够,所以猪鬃笔不大有,有时与羊毫笔掺做兼毫。分鬃,将猪鬃的毛毛分开来(猪鬃头上有叉叉,鞋匠常常利用)。有四开、八开的,长是长,硬不硬了。此外还有虎须(实际上是马鬃之类的,不是虎须),笔庄大多是作用橱窗装饰之用,不大卖的。羊须长,也比较硬一些。羊的前腿膈里有长的毛,用以作长锋羊毫,清代人很喜欢用,平常用以练字,如写核桃字,将笔锋开一段,比短锋容易灵活。  元代以狼毫为中心材料。其他还有鹿毫,獾毫,鸡,鸭毛,人须,胎发等。鸡毫,鸭毫笔最软,何绍基喜欢写鸡毫。(日本人有山马毫)紫毫常常有软腰的毛病,山马毫没有,只是粗一点。为了软腰的毛病,常常用被毫。“散踔”是做笔的方法,不用笔心的。 
毫料同用线有关,粗的料,出水快,细的料如鸡毫,含量可以很多,但出水慢。画荷叶、芭蕉叶这样大笔的,直接用羊毫,水分可以多,调墨色又匀又不匀,狼毫、紫毫只能制小一些的,尖瘦。用长锋羊毫往往开半支,运转很灵活。但有一种玉筍,比较短,锋不尖,点下去很着实,不露锋芒。王一亭先生很喜欢用。派别系统之不同,工具也就不同,画李公麟的细铁线要用尖锋,画马夏的要秃笔。水分多少,与毫料有关。性格不同,用的又不同。

  潘天寿  《萝卜荸荠图》   直径45cm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收藏
线——:
世界绘画有两大统系,西方与东方。东方,中国是领导国家。二个统系根本不同。画的无非是眼睛所看到的一切色彩与形象。最原始的人类,思想性很简单,类似小孩子,给他铅笔,也能在纸上画,直观的形象感受是有的,但色彩感受很少。文艺复兴以后西洋绘画认为万物没有线,只有明暗把物体显现出来。几何学上的线说是没有阔度的,有阔度的就是面,点有阔体就是圆体。点、线只是假定的。这确是很科学的,很现实的。西洋人说“看人的形,先是一个影的、线的轮廓,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些画。”又说“世界物体都是阴影,但小孩子画画,只画这些影的轮廓,这是很奇怪的。”
绘画上也逃不掉用点、线、面来表达。线虽有阔度,我们也作为艺术表现上的线。线最易明确,精洁。中国画里是以线来表现主要的东西。点子多的画派如米点山水,但也以线为骨。没有全用点、面的画。大青绿山水,也以黑、线为骨,面作肉。尽管唐有没骨派、没骨山水,如张僧繇的凹凸画,受印度绘画的影响,唐代只有尉迟乙僧能画,但别人就很少画,不太发展的。中国绘画一般是三者互用,而以线为主体,为表达对象的主要技巧。所以石涛画语录之类的拼命提倡“一画”,一画好,千千万万笔都好。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故工画者多善书。”晋顾恺之胜流画赞:1、有天骨而少细美。2、有奇骨而兼美好。3、骨趣甚奇。4、做人形骨成而制衣服幔之。5、俊骨天奇。
中国画把线当作为骨的,犹如造房子的柱子栋梁,其余都是装饰的。(但西洋造房子先打墙),点、线好了,面不是大问题,如涂颜色,只要匀一点,用笔不要太杂乱,注意方向就行了。

顾坤伯 《没骨山水》126cm×50cm
顾恺之的批评以线为基础,他自己的线是游丝,书法也很好,董其昌很称赞他的“女史箴”。
要画秀丽的就要画秀丽的笔线,画雄健的要用雄健的笔线,其他如潇洒,清淡等等,都与笔线有关。

    顾坤伯 芦茨埠头 35cm×54cm
沉着,有力量,“入木三分”,(王羲之书祝版,入木三分)这是最主要的。所以卫夫人《笔阵图》里有“高山坠石”“万岁枯藤”“百钧弩发”等的说法。用笔顶讨厌是飘浮、痴肥。滑过去的线,没有收的力量。一波三折就是不随便放下去,不随便拿起来,不直的。滑出去就是随笔去,没有把住笔,即所谓信笔,手跟着笔跑。 
卫夫人《笔阵图》
一[横]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  
丶[点]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  
丿[撇]如陆断犀象。  
丨[竖]如万岁枯藤。
乙[折]如百钧弩发。  
丶[捺]如崩浪雷奔。  
刁[横折弯钩,以“刁”代替]如劲弩筋节。

 顾坤伯  钓台写生  32cm×41.5cm
童中焘老师个人邮箱:jacktong716@163.com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