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
分组报告③
10月19日下午,第二十八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分组报告第三场在南昌香格里拉大酒店成都厅举行。本次报告由北京工业大学曹万林、华东交通大学程海根、华东交通大学胡常福、国防科技大学胡其高、西南石油大学姚安林、清华大学于玉贞、陆军勤务学院赵尚毅、南京工业大学周叮担任评委。
本次报告由中南大学陈龙、中国海洋大学赵玉良、中国海洋大学崔俊男,广州大学陈炳聪、福州大学陈梦圆、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董振华、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毛燕、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范香艳、中南大学冯玉林、桂林理工大学王鑫、石家庄铁道大学刘慧杰、石家庄铁道大学吕孟浩,北京交通大学曲翔宇、北京交通大学梁瑞华,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王新、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王旭燚、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严书婷,北京建筑大学焦驰宇十八位学者主讲。




陈龙带来了题为“基于贝叶斯更新和逆高斯过程的RC桥梁可靠度动态预测方法”的报告。他简述了关于桥梁退化模型的发展历史,讲解了逆高斯分布函数与其它传统方法的区别。他提出了基于逆高斯随机过程的抗力退化模型,并指出其中关键参数的影响因素和取值方法。

赵玉良报告的题目是“导管架型靠船墩的系统可靠性分析”。他以某原油码头导管架结构靠船墩为例,阐述了确定单个构件的可靠性指标、确定失效路径、确定失效路径可靠性及确定结构系统可靠性指标的方法,介绍了如何训练相关神经网络模型;并指出斜撑失效概率大,采用神经网络模型和β分支法结合使用可得到满意的结果。

陈炳聪以“亚健康简支T梁桥限载指标评估及验证”为题进行报告。他介绍了我国桥梁的耐久性问题与检测方法,并验证了截面削弱法对亚健康桥梁的实际使用承载能力评估的有效性。

张志勇受陈梦圆的委托带来了一场主题为“整体式桥台桥梁考虑结构-土相互作用的有限元模型修正”的报告。他详细介绍有限元模拟修正中的参数灵敏度分析,目标函数的构造与有限元模型修正流程及结果;并讲解了修正结束准则。

崔俊男做了一场以“内孤立波对Spar平台作用力的理论研究”为题的报告。他在介绍Spar平台、内波与内孤立波的概念的同时,强调南海北部弧形大陆地形下内孤立波的广泛影响。

董振华报告的题目为“老化普通板式橡胶支座的剪切性能研究”。他讲述了对桥梁支座典型病害与服役桥梁的检查;指出了在服役状况、实际界面形式、连接方式、加载制度、几何构型、滑移特点等方面尚存的问题;介绍了剪应力剪应变结论、剪切模量的取值、支座抗剪刚度的对比等内容。

张金城受范香艳所托给我们带来了一场题为“列车荷载下斜交框架地道桥顶进施工地段动力响应分析”的报告。他指出列车动力荷载作用下孔径较大的两孔中孔中心线位置顶板的顶底面的节点位移变化较大,所以应严格控制顶进过程中结构的变形。

聂磊鑫受冯玉林所托给我们带来了一场题为“近段层脉冲型强震下高铁桥梁路基轨道系统的地震响应分析”的报告。他介绍了高频叠加低频脉冲额进断层脉冲型地震动叠加方法的优点,并阐述了基于有限元方法建立ANSYS参数化语言APDL模型的有效性。

王鑫汇报的主题是“采用混凝土桥面系的人行索道桥动力性能研究”。他以某人行索道桥为实例进行荷载分析与构造分析,通过动力特性有限元分析,进行了平面解析模型的计算,介绍了平面解析模型向空间有限元模型的转换,并对其进行了特征值模态分析。他指出该桥横桥向刚度偏低、低阶频率分布密集且易发生横向人桥振动。

毛燕讲座的主题是“公路梁式桥上部结构洪水作用机理及抗洪性能研究”。她介绍了洪水对桥梁耐久性的影响 ,指出了扩大基础的桥梁易造成下部结构失效,解释了洪水对桥梁的作用机理。

梁瑞华报告的题目是“考虑地层动力特性差异的地铁减振轨道减振效果评价”。他探讨了我国目前轨道交通减振的常用手段与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列车-轨道子系统振源模型的建模方法;指出了地层的动弹性模量差异是影响插入损失的主要地层影响因素。

刘慧杰报告的题目为“并列双钝体箱梁气动力的干扰机理研究”。他介绍了风洞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试验方法,指出了数值计算的结果可以解释风洞实验的普遍规律。

吕孟浩汇报的题目是“人行桥顶篷导流板对顶篷及主梁气动特性影响的计算研究”。他以某实际景观桥为模型进行数值模拟,介绍了三分力系数公式并分析了不同形式的导流板对桥梁顶棚气动特性的影响。

曲翔宇以“高铁列车运行作用下燃气管涵结构动力响应分析”为题,介绍了车轨耦合模型的模拟。他指出在京张高铁跨越燃气管涵工程案例中,在车速200km/h以下,列车荷载不会对燃气管涵产生不利影响,符合规范要求。

王新报告的题目为“泄水建筑物空蚀与冲磨耦合作用机制试验研究”。他介绍了Venturi空蚀发生器的原理;阐述了新试验技术具有良好的水沙混合效果,将为开展不同实验条件下多种材料的蚀损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王旭燚以“大跨不对称小半径曲线转体连续钢构受力和变形特征分析”为主题作报告。他通过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弯扭耦合分析、最大悬臂阶段主梁变形分析、成桥状态主梁变形分析、球铰数值模拟分析,得到了下转盘最大竖向压应力出现在球铰边缘下方附近的结论。

严书婷报告的主题为“混合气候下跨海斜拉桥主梁及斜拉索抖振分析”。她以浙江省舟山市某跨海斜拉桥为实例,通过设立不同模拟点,测量了不同风速下的风程;并进行了斜拉桥有限元建模及风荷载数值模拟。

吴闰然受焦驰宇所托作题为“考虑土-桥台相互作用的曲线桥抗震性能研究”的报告。他介绍了曲线梁桥桥台模型的发展过程;并指出当考虑桥台与土体不发生分离时,桥台顶部地震响应比考虑桥台与土体分离并设置切间与法向接触的桥台顶部地震响应大。

图片:石思源
文字:土建学院 黄翔
编辑:土建学院 王舒
指导老师:赵昕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