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禹城旧事】辛寨庄科村的那些人和事儿

【禹城旧事】辛寨庄科村的那些人和事儿

阅读量:3621302 2019-10-21


作者:王河北
在禹城市辛寨镇王家坊村西南约两公里处,禹丁路路西,有一个历史悠久、民风淳厚、人杰地灵的村庄----庄科村。

庄科村原名“高家村”。相传高氏祖先于明朝洪武年间(公元1369年—公元1399年),由山西省洪洞县迁来祝阿(唐天宝年间以前,禹城的称谓),在城西南40公里处立高家村。“靖难之役”时,燕王朱棣(di)手下有一员叫“庄科”的大将曾战死在此地,就埋葬在村东南。明成祖朱棣即位登基后,为纪念庄科,就令当地官府将村名改为“庄科村”。
史料记载,清中期“庄科村”由于人口数量迅速增多,逐渐形成以一湾之隔的西南方位、东北方位居住的格局。西南面村落遂改称为“前庄科村”,东北面村落部分改称为“后庄科村”。
据前后庄科村民多年来听祖辈口口相传,高氏家族最早有三大支,由于人口增多,家族庞大,又有外姓迁入,居住地范围逐步扩大,为便于管理,高氏族长(兼村长)“化整为零”,将高氏三支按地域“三分天下”。长支另立门户到南乡孙富荣村定居。据禹城县志记载,清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高东岭由禹城庄科村迁到此地定居。第二支居住在前庄科村。随后杨氏(最早源于春秋时期的杨国,在今山西省洪洞县,杨伯侨为得姓始祖。明朝永乐末年,杨氏一支由山西省洪洞县搬迁到此)、关氏(据历史考证,关氏族人尊奉关龙逄为得姓始祖。据关氏后人关东振听老人们讲,关氏祖先自山西洪洞县先迁移至高唐州关家庄,而后迁移至前庄科村定居,距今已立十世)、周氏,相继迁入前庄科村定居。后庄科村,算是高氏祖先坟茔的正宗所在地,由第三支随父母居住此地。后来,冯氏、展氏、田氏、孟氏、杨氏先后迁入后庄科村定居,解放后,该村只剩下高氏、孟氏、杨氏三姓。

被采访人,前庄科村民,养猪场老板高俊亮,56岁
多年来,高氏三支念兄弟同胞之情意,牢记祖宗之遗训,和睦相处,团结友爱,在所在村庄艰苦创业,辛勤劳作,繁衍生息,薪火相传,不断加强亲情往来。每年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重大节日,三村高氏族人代表,都不约而同地来到后庄科先祖坟茔祭祖。特别是近几年,孙富荣高氏后人,“吃水不忘开井人”,感恩祖先养育之恩,自发地捐助资金,购买了上百棵苍松翠柏,和前、后庄科的高氏后人一块携手揽腕,刨坑挖土,种在了祖先坟旁,扎下了家族和睦,兴旺发达的树根,并举行盛大的祭祖仪式,高氏后人代表还做了精彩的发言。

高氏族谱
后庄科高氏族人于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岁次丁酉二月廿四日族人全立石碑。由高树撰文,高登科书丹的《高氏族人碑记》碑文记载:高氏祖先,祖居祝阿(古禹城),高氏祖先相传为名门望族高柴之苗裔。高柴(公元前521年—公元前393年),华夏族,齐国人。东周春秋时期齐文公十八世孙,字子羔,又称子皋、子高、季高、季皋、季子皋。乃孔子之弟子,政治家,为人忠厚纯正,他以尊老孝亲著称。


高氏祖坟所在地
庄科村高氏始祖高桀出生于书香世家。碑文记载“以诗书燕翼,以忠厚贻谋”,传到祖父高鲁这一代已经历数世,玄孙高位、高贵等召集高氏子孙为祖先树碑立传,重大节日必到坟前祭拜祖先,以表达对先祖的感激之情。
 前庄科高氏一支祖先高廷栋坟茔位于村东南半里地。据前庄科村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岁次癸亥桐月由高唐廪生(使官俸的秀才)宋殿魁撰文并书丹的《高氏族碑续》石碑记载,至立碑时间,高氏已经历六世矣。碑文中对立碑的目的、过程写得都很清楚,召集立碑人乃高永庆,高大来。
这两块石碑,立碑时间之长,保存之完整,在我们周围一带都是绝无仅有的。不管是后庄科村祖碑,还是前庄科分支碑,一脉相传,同宗同族,时间跨度虽大,但绵延不绝,高氏子孙祭祀祖先的碑文,记录得都很详实。对我们了解高氏始祖,及高氏家族历史具有重要史料价值和研究价值。


村碑


村名的由来
公元1402年(建文四年),恰逢“靖难之役”。燕军进攻山东,取道禹城,明军大将李景隆在王家坊西南两公里处(原高家村周围)摆下战场,堵截燕军南下。
当时明军依仗人多势众,安下营寨,妄图等燕军到来一口吃掉。燕王朱棣采用军师姚广孝的作战方略,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命令部队暂时停止前进,就地宿营,造成第二天白天两军决战的假象,等到夜深人静明军防范懈怠之时,燕军“兵贵神速”以闪电战术,突然分三路发起进攻,偷袭明军大营。
明军猝不及防,有些士兵尚在梦中,就做了刀下之鬼,明军的第一、二道防线很快就被燕军突破。庄科将军身先士卒,带领全体将士冲入第三道防线,李景隆明军仓促应战,双方展开肉搏战,大将庄科,作战勇敢,武功高强,交战中将李景隆头盔砍去,李景隆吓得三魂出窍,差点丢掉性命。在明军三员大将保护下才得以逃脱。
双方激战混战中,为保护燕王朱棣,庄科遭到明军围攻,身中数刀,死于马下。因为天黑,明军不知燕军虚实,内心胆怯,但燕军士气高涨,各路人马包抄而来,明军溃不成军。燕军随后乘胜追击,李景隆率领残兵败将向西南仓皇逃窜。此役燕军取得重大胜利。
庄科的阵亡,使朱棣非常悲痛,遂命令手下买了上好的棺木,将庄科尸体盛殓,就地修墓厚葬(后墓穴遭土匪、盗墓贼破坏,石碑已不知去向,因年代久远,古坟迷失,遗址尚存,改革开放初期,庄科村的老百姓开垦耕地的时候,在那一带曾经捡到过散落的铜钱、陶器碎片),为纪念庄科,朱棣登基后,明地方政府就将“高家村”改名为“庄科村”。

被采访人,前庄科村老书记杨金玉(左),前庄科村村民,高俊臣
近日,山东省出台《市县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编制标准指导意见》,对市县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的机构设置、人员编制、主要职责等标准进行了明确。按照新的编制标准测算,山东省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预计增加编制450名左右,其中,县级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可增加编制374名,重点强化承担工作任务较重的基层编制保障。按照有关规定,山东省委编办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将市县原人才服务中心、劳动就业办公室、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再就业指导中心等各类机构统一整合为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主要承担“开展各类劳动者就业创业服务、人才流动和人力资源开发服务”等8项职责。在编制核定上,创新提出采用“1+2”的核编模式,即根据常住人口数按相应系数确定一个编制基数,再根据“城镇新增就业人口数”和“流动人员人事代理档案数”两个调整指标核增一定数量编制,科学合理确定编制规模。传奇人物
早在清末,庄科村就有一位神奇人物,叫高连三(生卒年不详)。上百年来,在庄科村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当官不当官,先问高连三”。意思是说“想要当官,先问高连三同意吧!”。可见高连三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
据村里人口口相传,高连三曾在济南府做过检校(相当于知府秘书),协助知府处理日常工作,甚得器重。平常经常与各地方官员打交道,社会关系复杂,擅长社交,每逢重大节日回家祭祖,好些地方官员骑马或备轿到高连三府上拜访。
高府门前车水马龙,家里是宾朋满座。高连三性格温顺,平易近人。每次回家,都热情看望那些父老乡亲,因此他人缘极好。高连三还经常周济家乡的穷苦老百姓,谁家有难,他就帮忙,送钱送物。难怪当地的老百姓,提起他来赞不绝口。
作者简介

王河北,禹城人,中学高级教师,德州作家协会会员,平时爱好读书、上网学习、旅游,喜欢村志的挖掘与整理。文章散见《禹城市报》、《德州日报》,《德州晚报》报刊,《德州》《禹城与禹文化》《禹城文萃》等杂志,《德州作家协会》、《长河副刊》《雪莲传媒》《九州作家》《山东精短文学微刊》、《史志花开》、《雷鸣文苑》《蔷薇诗歌》《山东金融文学》《齐鲁壹点》《人文禹城》、《今日头条》《小楼夜听》《暖人心声》等网络平台。
—— 王河北作品集 ——●辛寨镇李庄村的那些历史故事●【禹城旧事】辛寨镇战高村的那些传奇●【禹城旧事】辛寨镇曹庄村的那些事儿●【禹城旧事】“猫舔邵庄”的那些事儿●【禹城纪事】王家坊的一段“灵异”事件●【禹城旧事】辛寨镇任庄村的那些传奇●【禹城旧事】辛寨李寨子村的那些往事●【禹城文苑】王家坊集市上的说书艺人“麻秃六”●【禹城文苑】王家坊“白蛇”索命的传说●禹城解放路小学,一名优秀教师去世●〖禹城文苑〗辛寨王坊,100多年前的一段传奇●【禹城旧事】改革开放前,辛寨学校,那些事儿●【禹城文苑】王家坊集市上的“凉粉儿”●【禹城文苑】纪实文学:瞎老柏●【禹城文苑】纪实文学| “傻大妮儿”正传●【禹城旧事】印象中解放初的魏寨子学校●【禹城旧事】辛寨河西刘村的故事●禹城小李村的那些历史传说●禹城辛寨镇王坊街“大蟒蛇”的传奇●【禹城村史】辛寨大李庄的历史变迁●【禹城村史】辛寨庵尚,那些人,那些事,那些传奇●【禹城作家秀】王家坊集上的“拖爬猴”●禹城有个“官庄”,相传……●禹城,大刘村的历史变迁●家乡的苇河●一位禹城老师的“难忘之旅”●【禹城旧事】伦镇岱屯,一个充满传奇的村●伦镇薛官屯:一个英雄辈出的村●辛寨兴旺村的历史、传说和人物传奇●我的“磟碡干娘”●辛寨镇民国教育第一人——魏兰先生
●辛寨安庄村的历史变迁及民间传说
●辛寨陈寺的那些陈年旧事
●辛寨街青龙镇的那些历史传说
●禹城王坊那些年,那些事儿……
●禹城梁河小学的历史变迁及发展历程

13日凌晨2时49分,德州消防支队特勤中队接到一个男孩的报警称,在城区后园村有一间民房倒塌,其中3人被困1人被埋压,特勤队立即出动2车12名指战员火速赶往现场救援。到达现场后,消防救援人员被村民引导着找到坍塌民房,发现这是3间坐北朝南的普通砖木结构房屋,其中东侧房屋房顶坍塌,有1人被埋压,但被埋压人员具体位置不详。消防救援人员首先了解现场情况,原来事发时,被埋男子独自睡在东侧房屋,房顶坍塌后被埋压,而且坍塌物堵住了另外一个房间的门口,将另外三人困在房间内。在现场,周围邻居用切割机切割坍塌房屋窗户上的防盗钢筋进行救援。消防指战员采取分组搜救的方式进行救援,确定被困人员位置。由于现场作业面有限,不能使用机械设备,废墟下面还有被埋人员,救援动作不能太大,这给救援带来了很大困难。通过喊话搜寻,救援人员很快发现了这名男子被埋压在房屋东侧墙根处,腿部被倒塌房梁埋压,但意识尚且清醒,这给救援工作带来了很大帮助。就在这时,增援的德城区消防大队救援力量到场,迅速投入到救援中。当时正值深夜,现场光线不足,为避免被困人员二次伤害,无法使用铁锹等锋利物品救援,消防救援人员只能人工清理。为了扩大救援空间,救援人员用无齿锯和锋利的刀具切割被困男子身上的埋压物,消防员拿来一床棉被为被困男子做好保暖防护措施。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