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莫干山会议
到停不下来的湖州改革
的列车,改革开路、负冀前行。35年前,改革开放春风乍暖之时,德清县莫干山上举办了一场闭门会议——“全国中青年经济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为期8天的这场“头脑风暴”形成的一些结论、意见,后来被吸收进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对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加快迈向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始于思考,付诸于实践。多年来,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太湖南岸不仅诞生了重要的发展思想、理念,也以“先行者”“探路者”的姿态率先进行了多项重大改革,从乡村到城市,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最多跑一次”政策,再到多领域的国家级 绿色发展试点,湖州迎来了高质量赶超发展的“黄金期”。
这是一次影响经济改革的开创性事件
金秋的莫干山,风清云淡, 一路翠竹,枫叶如醉。
记者如约见到刘建林,他是莫干山管理局局长助理,如今山上召开的重大会议,许多会务细节他都要亲力亲为。
他有一本珍藏的记事本,用来记录上山的名人对于莫干的寄语。今年以来,记事本上又多了好几条留言:“莫干山35周年, 莫干山精神永存”“这几个字是朱嘉明先生上个月留的,他是当年莫干山会议的四位发起和组织者之一。”刘建林告诉记者。 上世纪80年代初,全国经济体制改革正面临历史性转型, 农村改革已轰轰烈烈展开,城市改革犹在观望。如何让城市改革与农村改革配套,很多人当时参 与了探索。“莫干山会议”就是 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1984年9月3日,在富有历史文化底蕴又清静的莫干山,首届中青年经济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召开,一群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中青年学者在这里聚会,谈论刚起步不久的改革,成为中国经济改革思想史上的开创性事件。
据朱嘉明等几位当年参会者回忆,参加会议的正式代表有124人,他们由会议筹备组根据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1300余篇应征论文中挑选而来,凭论文水平拿到了参会代表资格。
会议从9月3日开幕至9月10日结束,历时8天。124人编入7个专题研讨小组,价格改革、企业体制、对外开放、发挥中心城市多功能、金融体制、农 村经济、基础理论,是他们激烈探讨、交流的主题。可以说,这是中青年经济工作者第一次集体发声。
这次会议的召开,影响非常深远。1984年9月20日,时任国务委员的张劲夫作出批示:“中青年经济工作者讨论会上提出的‘价格改革的两种思路’,极有参考价值。”会议研讨改革开放的一些结论、意见,通过几个渠道传递到最高层,吸收进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在从计划经济向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初期 阶段起到了很大作用。
尤其是以价格双轨制为代表的一系列建议措施,是由计划经济体制迈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雏形,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此后30余年的发展。同时,也提供优秀中青年学者集中展示报国情怀和才华的机会,为国家选拔年轻干部提供了储备人才。
当年风华正茂的参会中青年,大多是恢复高考后第一代大学生,平均年龄34岁,现今他们已步入60岁、70岁。为继续弘扬莫干山会议的精神,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从2012年9月开始,每年举办“中青年改革开放论坛”,又称“新莫干山会议”。
如今,“新莫干山会议”中,出现了更多“70 后”“80 后”,甚至 “90 后”的面孔,“这也继承了‘莫干山会议’的历史遗产,突破了‘莫干山会议’的历史局限性,新生代的加入,注入以创新为核心的新元素,他们正在成长为莫干山精神的新力量。”刘建林说。
一天三会 场场热烈
55岁的张宏是莫干山管理局综合执法与安保处处长,祖孙三代都没离开过莫干山,当年莫干山会议召开时,他是大会的服务保障工作人员。
说起35年前的那次会议,张宏仍然记忆犹深。上山的路是石头路,其实那会儿山上的工作人员都不知道那次开的是什么会,只记得虽然上山的路不好走,但有很多人争着上山,一下子山上来了100多人,还有一些被拦在山下当场就哭了的。“也是后来陆续有参会的领导与学者过来,听他们提起,才知道我们曾经服务过莫干山会议。”他说,这次的服务经历在很多人心中留下了印象。
张宏当时的职责是保供电,他告诉记者,当时山上只有电扇、电灯这些基础电器,电视还是14吋的,供电有指标,他们要在特殊情况下做好供电保电工作。
开会时间分三段,上午8∶30至12∶00,下午2∶30至5∶30,晚上7∶30至11∶00。“那年9月有台风,山上大风大雨,天气并不好。路灯晚上10点前就熄了,因为好多次小组会结束得晚,参会者都是半夜摸黑回去休息。”
虽然不了解会议具体内容,但是服务人员都知道,会议开得热火朝天,有时火药味儿十足。从白天到夜里,讨论、争论不休。与会者精神亢奋,专注,高强度,不休息,“会议结束时,听说有一大半人都生了病。”张宏说。“会议经常要开到深夜,食堂的工作人员看大家辛苦就给他们做面食点心当夜宵。有几天风雨交加,山上气温低,很多参会的人冷得不行,向工作人员借了大衣穿。”聊起当时的一些细节,张宏细数了很多他看到的、听到的事儿,会议最后一天是那年的中秋节,厨房还专门下了面条给大家吃。
莫干山上留下了太多“莫干山会议”的痕迹。“刘建林经常接待‘莫干山会议’的参会者,听他说,很多人都有莫干山情结,有机会就来山上走走看看。在刘建林几个笔记本上,留下了很多参会者对传承‘莫干山精神’的美好寄语。” 张宏说,自从重启“新莫干山会议”,山上的工作人员也有了更多机会去了解“莫干山会议”的意义与价值。如今,他们每年都真诚而自豪地为一批批“新莫干山会议”参会者献上最好的服务。
改革基因扎根南太湖
莫干山,具有推动时代进步的思想符号意义,也给莫干山麓的德清县,注入了勇于改革、敢于创新的因子。
翻开“家底”,细数77项省级以上改革试点,从全国首创产学研融合的“德清模式”,为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供生动样本,为企业发展壮大打开了直通科技的大门;到在全省率先开展城乡体制改革,33项城乡差异政策全面并轨,城乡公交、住房保障、供水、供气、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六个一体化”全面实现;再到敲响全国“农地入市”第一槌,正式拉开了“三块地”改革的序幕……
无论是产业技术的变革,还是城乡藩篱的突破,无论是发展模式的迭代,还是体制机制的创新,德清人坚定不移吃改革饭、走改革路、树改革旗,一步步趟出来了一项项发展成果。
德清的奋进故事,是湖州交出的改革答卷中的一张。从历史眼光审视,以“干在实处”的担当有为护航改革发展,这是湖州成就,更成就着今日湖州。 “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这是湖州各级政府对创业创新者的服务承诺。企业登记“五证合一”,一个窗口受理,一条龙服务……简化的行政手续、降低的创业门槛让创业创新在太湖南岸星火燎原。
近年来,湖州荣获全国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在全国率先完成户籍制度改革,首创了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实现一般项目开工审批平均用时全省最短……
统筹推进省法治化营商环境试点,打出十套改革组合拳,形成湖州经验,并获省发展改革委充分肯定;在全国首创企业投资项目“标准地”模式,率先推行“标准地+承诺制+一窗代办”三位一体集成改革,为投资项目审批开启快车道,创新推出“五未”土地处置+“标准地”,实现土地资源要素高效配、优质配,“标准地”改革经验做法两次获国务院表扬。
踏着改革的鼓点,湖州经济体制改革的“四梁八柱”已基本确立,改革稳扎稳打,正稳步向深水区挺进,湖州经济活力得到进一步释放。
与此同时,湖州当好践行“两山”理念样板地模范生、争当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先行地排头兵的重大使命,坚持以“两山”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围绕“绿色智造”“绿色金改”“全域旅游”三大国家试点先行先试,绿色产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实现了城乡面貌的“蝶变”、经济发展的“裂变”、创业环境的“蜕变”和百姓生活的“质变”。
数据显示,过去5年,湖州的GDP年均增长8.6%左右。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GDP1463.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1%,居全省第3位。
专家评说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决策咨询专家陈雯指出,加快高质量发展,根本动力在改革、根本出路在改革、根本着力点也在改革。这几年湖州的改革快而有力,涵盖了各领域,无论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全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还是首创的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等一些列做法,都是通过改革推动理念路径转型,践行创新、协调、开放、绿色、共享发展理念,且都形成了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可以说,没有改革,就没有湖州的今天,更没有湖州的明天。下一步我希望湖州进一步以“科学性系统性协同性”的理念,以高质量为牵引,全力谋求改革突破,推动各项改革落地、开花、结果,不断唱响湖州改革“好声音”。
-E N D-
来源:湖州日报
记者:韩刚、廖莹
编辑:宋佳禾
审核:姚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