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故事
85
2019.10.20 SUN
星期日
赏阅水城景色,品读聊城故事
▎ 第八十五期 ▎
“ 清孝街与清孝桥 ”
聊城闸口北,有条清孝街,街旁的运河上有座清孝桥。为什么得此街名和桥名呢?其中有段感人的故事。
从前,这条街上有户人家,只有公公和儿媳两口人,其他人死的死、亡的亡。
儿媳姓孔,其夫死后不久,便有很多人向她求婚,但因有孤苦无依的公爹,执意不肯再嫁。公媳二人家境贫寒,儿媳便昼纺夜织,节衣缩食,侍奉老人。
本来,孔氏的作为应当受到称赞,谁知后来的一件事,几乎辱没她的一片苦心。
原来,为孝敬公公,每到数九寒天,孔氏在公公睡觉之前,就钻进老人的被窝,待暖热后,再让老人去睡。
尔后,回到自己房间。一次,当她在公公的被窝里躺着时,不知被谁发现了,便添油加醋地说她和公公同床。
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此事,很快传得满城风雨。孔氏满身是嘴,也说不清楚。
那时,这里有年年上泰山进香求神的习俗。这年秋后,一些村妇有意邀请孔氏一道去泰山进香,用意是想叫她在泰山奶奶那里献丑。
孔氏也愿去泰山神灵面前洗白,便应允同往。她们来到泰山,在泰山奶奶塑像前,焚香燃纸,默默念诵所求祈语。
孔氏念的是让公爹身体健康长寿。
最后一项是,凡有嫌疑不轨的,要到“舍身崖”验证。
好人跳下去,安然无恙;坏人跳下去粉身碎骨。众人簇拥着孔氏,来到舍身崖”。
孔氏毫不含糊地跳了下去。同去的村妇绕道来到崖下,望着孔氏的尸体,会心地笑了起来,尔后,凑钱买了薄板棺木,将孔氏运回东昌。
当众人来到孔氏门前时,只见孔氏已经回家,正端着盆子往外泼水,一个个都惊呆了,众人打开棺材,里面已不见了孔氏的尸体,只见一块红绫布上写着两个金光闪闪的大字一一“ 清孝”。
转眼之间,红绫飘然而起,变成一块金字牌匾,不偏不斜地挂在了孔氏的大门上。众人大惊。
在这一片 颂扬声中,一位文人脱口而出:“ 咱这条街就叫‘清孝街’吧!”众人无不赞许。从此,“清孝街”的名字一直流传下来。
关于清孝街和清孝桥的来历,还有另一个传说。
据传,当年有位孔氏女,嫁到街上窦家为妻,日子虽不富裕,倒也能得温饱,一家人平平安, 和和谐谐。
谁知天有不测回前。孔食闹水灾,婆婆丈夫等人都被淹死了,只剩下公公与儿始。
当时孔氏二岁刚出头,长相俊俏,性情温顺,便有很多人求婚。因为孤黄无依的公爹,孔氏执意不肯再嫁。
靠着一双巧手、一把剪刀为人补衣制这年开春,老公衣奉养老人,艰苦度日。想不到黄鼠狼专咬病鸭子。
公公得了伤寒病,两天来水不进,高烧不退,虽经调治不见好转。听人说河北岸有个前许村,村里有个坐堂行医的许先生,医术高明,能妙手回春。儿媳顾不得许多,五更时就背着公公踏冰过河找许先生看病,看完病就到了小晌午。
返回时,没想到太阳一照,河冰变薄,把公媳二人都陷到河里。
好在当时河水不深,儿媳把公公拖上岸,背起来急急回家。回家之后,赶忙为公公脱去湿衣,擦湿换干。
这一切正好被来人看见,渐渐传了出去,越传越邪,后来竟传为孔氏之所以不改嫁,是因为早跟公爹好上了。
为此,孔氏当面遭唾弃,背后有人指脊梁,缝衣补衣的活路也断了。
儿媳在外受尽委屈,一直瞒着公公。
后来公公病情转好,慢慢地听到些风声,气得一跳三尺要去找人拼命。儿媳死死拦住公公,声言要以死去证明自己的清白。
公公连声说:“不行,不行!”大巴掌捂不住别人的嘴,一死就更说不清了。
公媳二人无计可施,只有艰难度日。儿始变得沉默不语,老公公变得絮絮可叨,逢人便说白一通。
对全的二人境调,有人员落,有人躲进,有人同情,也有人真心带着市说。这事写书也是好书。
此后,公公有空就去找那些举人秀才,事未办成,倒吃了不少闭门羹。
事也凑巧。当时湖北按察使、海源阁的主人杨以增父母因相继去世,在杨家林为父母守灵尽孝。老公公用家里仅有的铜板买了香火烧纸去祭拜杨的父母,目的是见上杨以增,把被街坊误解的来龙去脉,儿媳的嘉德善行、孝心孝行以及所受的委屈如是倾诉。
杨以增还真接见了他,并深表理解同情,说一定尽力帮忙。老公公千恩万谢回了家。
老公公离开后,杨以增陷人了沉思。
先丁父忧,继丁母忧,在故乡住了5年多,他读了大量的地方史志,研究了当地的风物人情,心中早有很深的感触:平民百姓没有女人不成家,名门望族的兴盛更离不开伟大的女性,包括他自己的家族史,也多亏了高祖母唐氏几坠而复续。
于是他决心要为东昌府节烈、贤惠的妇女争一个地位。于是他说通知府,由地方官出面,又由各地方公议公推,最后选定包括他祖母在内的十名女性,具文上报朝廷请求旌表。道光皇帝准请,在东昌救建十座贞节牌坊,其中就有背公公的儿媳妇的一座。
圣旨下来了,东昌知府自然高兴,敦促所有的牌坊快修快建。别的牌坊都立起来了,清孝街的牌坊还没找着地方。因为孔氏家里既无土地又无坟茔。
于是有人建议,在她落水的地方建座桥,桥上建木廊坊以代替石牌坊。一切准备完毕,知府写了一-块匾《清孝街》,把孔氏居住的街道改了名。
杨以增也题块匾,称此桥为《清孝桥》,原用浮雕石刻复制,镶嵌在桥拱上,解放前原桥塌垮,我们看到的这座桥是新近仿修的。由于杨以增的原匾丢失,所以至今尚留空白。
聊城古民谣云:儿媳背公公,挨压不落人。水落石出日,牌坊送上门。
故事收集:刘姗
图片:来源于网络
排版:李慧
审核:刘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