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
月份的北京,又即将迎来一大波影视人类学大咖。作为全国最大的民族志影展,中国民族志纪录片学术影展已经三岁了。常年扎根社区的乡村之眼选送了近两年来比较优秀的片子,其中有两部影片《鼠兔》和《马背上的家》入围。这两部影片都是乡村之眼益拍基金所支持的项目。
乡村之眼益拍是乡村之眼携手腾讯公益和有公募资格的基金会在每年99公益日开通的一个筹款项目,旨在帮助有民族志影像拍摄意愿的乡村拍客和纪录片导演,为他们提供众筹平台,把他们的拍摄梦想放到互联网公益平台去接受募捐。
1
1
1
《鼠兔》大家已经很熟悉了,随着草场项目的推进和筹款,时刻有人在关注着兰则的种草情况。《鼠兔》是兰则在《牛粪》之后的另一部比较有影响力的作品,前后耗时3年。《牛粪》之后,兰则没有像其他的影视学员一样,完全的走上开工作室,专职做一名纪录片拍摄者,而是继续回归自己的牧民身份,关注着自己的家乡。
兰则 (正式名为拉则),男,藏族,青海果洛年保玉则神山脚下的一位牧民,也是年保玉则生态环境保护协会会员。
这次他将把镜头对准了养育他的草原,用手中的摄像机做一次草原生态治理的调研。这场耗资巨大,历史悠久,覆盖面甚广的生态治理工程行至当下,似乎收效微小,草原的退化仍在进一步加剧,而鼠兔数量也不减反增。目前尽管在学术界,各地的科学家就此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解释,但来自本土的声音依然长期缺乏。
随着兰则镜头的深入,来自这片土地的牧民、僧人、藏族知识分子以及地方官员对此发表看法,甚至聚在一起组成了焦点小组的讨论场景。现代科学与传统游牧文化两条原本平行的大江汇到一处,人们开始反思过去,寻找未来该怎么办?
2018年,拍完《鼠兔》后,他开始带领家乡民众通过种草试验修复退化的草原。
2019年,兰则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成立了年目仓。年目仓,年是年保玉则,目是眼睛,也就是自己纪录的眼睛,他们希望用自己的眼睛和镜头去挖掘和探讨年保玉则神山周围的文化环境文化习俗。
1
2
1
陈莉娟博士的《马背上的家》是乡村之眼益拍基金-老人村寨口述史项目支持。
陈莉娟 生于四川自贡市
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博士生
研究方向为口述历史的传播
迆萨古镇位于红河县城,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镇。迤萨是彝族语言,意为“干旱缺水的地方”。哀牢山几百年来交通闭塞,从盐巴、针线到犁头等生活生产物资全靠经商者人背马驮,这里也成了商贾往来的驿站。
为了生活,这里的男人们出门下坝子,走烟帮去了。迤萨马帮的路线一般是绿春—江城—思茅—老挝、越南、缅甸,或从元江到红河渡口,再辐射到边境一带。有人换回了巨大的财富,有的人再也回不来。人们称迤萨是“出门汉子多、寡妇多、金子多”。
滇南马帮是一条鲜为人知的茶马古道,兴盛百余年,打开了中国通往世界的另一条路。新中国成立后中断,不少国人流落他乡,至今无法归还故土,他们的子女也四散世界,无根无依。影片通过访谈那些亲历过马帮、至今还留在迆萨的人,跟着他们的脚步,记录下他们心里一直保存着闪闪发亮的记忆。
《马背上的家》记录了特殊历史时期下的一帮人,同时将马帮的记忆再一次重现在我们眼前。现如今,马帮已经不复存在了,但是那一段珍贵的历史记忆将永存于每一位迤萨人心中。
如果你对社区影像感兴趣,如果你在北京,如果你是乡村之眼粉丝,关注中国民族博物馆公众号,可获得更多观影信息,一定不要错过26号中国人民大学的排片《鼠兔》和《马背上的家》 !
图片来自北京民族博物馆公众号
参考:《以纪录理解家乡,理解慈悲心 》
影像行动 | 拯救草原让牧民回家
2017年99公益日,乡村之眼邀你一起来筹益拍基金
文 | 麦兜
排版 | 麦兜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长
按
关
注
微信号 : xiangcunzhiyan01
新浪微博:@乡村之眼
官网:www.xczy.org
点亮我们,看见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