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歌剧影展】「托斯卡​」,艺术与爱情,就是我生命

【歌剧影展】「托斯卡​」,艺术与爱情,就是我生命

阅读量:3697150 2019-10-23


文艺作品里的爱情,自古就是悲剧更深入人心。
文艺作品里的爱情,自古就是悲剧更深入人心。
而在悲剧的爱情故事里,女人为爱所付出的一切常常令人嗟叹,为爱情盛开,为爱情凋零,哪怕童话故事里也有美人鱼甘愿化作泡沫消失的故事。

贾科莫·普契尼
意大利有一位著名的歌剧作曲家贾科莫·普契尼,他歌剧作品里的女主角也常常经历爱情悲剧,甚至多半都逃不过落幕前死去的命运。
但普契尼的主人公并不囿于个人的情情爱爱,他笔下人物的爱情通常和历史、社会相关,普通人的情感和命运是他一直着力关注的。
普契尼是意大利真实主义歌剧的主要代表,他将满腔同情寄予那些心灵美好却遭遇不公的小人物,真实地揭露社会的不平等。在他的推动下,意大利作曲家们也创作出了大批以现实生活为主题,具有新的演唱风格的真实主义作品。
《托斯卡》排期
杭州百美汇影城10月23日19:00杭州百老汇影城万象城店
10月21日19:00

普契尼大名鼎鼎的歌剧《托斯卡》首演于1900年。1900年,意大利歌剧大师威尔第87岁高龄了,他在大酒店点菜的清单可见他仍能吃西方的“九大簋”。
然而此时意大利歌剧风格在42岁盛年的普契尼作品里却发生了截然的转变,作品全无威尔第的英雄主义与磅礴气势,而是写尽生活中平凡人物的琐碎与艰辛。
凄冷阴暗的舞台布景和具有超凡之美的音乐之间有着强烈的对比,这是现实主义歌剧中的悖论。《托斯卡》充满悲剧色彩的故事与优美无比的音乐,100多年来在歌剧舞台上绽放光彩。这部歌剧把普契尼的声誉提升到巅峰,并且被推崇为意大利歌剧历史上的不朽杰作。

浪迹托雷渔村猎取水禽、寻找剧本、追逐女人的普契尼究竟有什么出色的本领让我们如痴如醉?
他并不是神童,而是有着敏锐的时代与潮流触觉,还有贝里尼捕捉旋律那样的灵光。如此杰出的作品我们要领悟些什么?
我们不妨回到普契尼创作这部戏的“出发点”,看看作曲家本人的心路历程吧。
与威尔第之间的版权之争
《托斯卡》的歌剧剧本是由路易·伊利卡和朱塞佩·亚克萨两人所撰写,原作戏剧则是由法国剧作家萨尔杜所创作。
当年,普契尼在米兰看到该剧上演后,马上提出要购买这部戏剧的版权,但版权于1893年已落入意大利歌剧作曲家阿贝特·法兰克蒂手中,并且威尔第对此剧也颇有兴致,但后来因年事已高,也没有下笔。
几个月后,法兰克蒂认为自己尚无足够的能力为此剧作曲,便将版权免费赠送给普契尼。如此一波三折后,普契尼才终于获得了《托斯卡》的版权。

从左至右:普契尼、亚克萨、伊利卡
1896年,在写完《波希米亚人》不久后,普契尼就开始着手《托斯卡》,期间也与剧作家在音乐理念上有过很大分歧。
1899年10月,这部歌剧终于完成,并于1900年1月14日在罗马举行了隆重的首演,观众席中不乏意大利王妃、作曲家马斯卡尼等名流。
这场悲剧中,无人幸免于难
《托斯卡》的故事讲述了1800年的罗马,年轻的画家卡瓦拉多西因掩护政治犯被捕入狱,他的恋人,歌剧演员托斯卡找到了警察局长求情。

早就垂涎于托斯卡的警察局长答应执行一个假死刑,条件是托斯卡要委身于他。在警察局长签署了假处决的命令,企图强暴托斯卡时,被托斯卡刺死。
然而,警察局长早就欺骗了托斯卡,处决是真的,卡瓦拉多还是被处死了。
另一方面,警察局长的手下发现了局长被杀,赶来捉拿托斯卡,悲痛欲绝的托斯卡从圣天使城顶一跃而下。在这一场悲剧中,无人幸免于难。
至今仍能寻得三幕剧的踪影
《托斯卡》得益于其故事的凝练,音乐优美易于观赏,唱词精美犹如诗歌,可以说是普契尼最深刻、悲剧性最浓烈的一部歌剧。三幕剧发生的场景,在今天的罗马都是真实存在的。
普契尼的歌剧一向以真实主义为宗旨,对真实的追求也使他在歌剧中强调对许多细节处的还原。
歌剧的背景放在了1800年6月,地点在罗马。
当时,法国大革命的烈火正在欧洲大陆迅速蔓延,一方是追求理想与正义的呼声、一方是固守强权的欲望和挣扎,将这片古老而宁静的土地撕裂成两半。

因此我们可以在歌剧的第二幕中见到这么个场景:当警长斯加比亚对男主角卡瓦拉多西严刑拷打时,部下匆忙跑来报告坏消息“拿破仑在马伦哥战役中取胜”。
保皇派的警长对此难以置信,自由派的卡瓦拉多西则显得十分高兴,以为看到黎明的一刻可以重获自由,但最终还是敌不过狡诈的斯加比亚,难逃一死。

马伦哥战役
除了故事背景十分真实以外,歌剧中的场景也并非虚构,而是都有原型可依:
第一幕中的圣安德烈第拉瓦雷教堂,游客可入内参观;第二幕中的法尔内塞宫,现如今是法国驻意大利大使馆;第三幕中,托斯卡生命的终点——圣天使城堡,原是意大利罗马的一座城堡,临近梵蒂冈教廷,它最初是用来防御东日尔曼分支部落哥特人入侵而打造的一个要塞,后作为监狱使用,随后又被改建成一座华丽的罗马教皇宫殿,现在则是一座博物馆。
圣天使城堡
当然,普契尼在作曲上也十分严谨,考据的工作做到了极致。为了第一幕终曲的“弥撒场景”,他致信询问罗马教堂的神父,以确定教堂钟声的实际音高和音调,以呈现写实的文化背景。
真实主义:不再神话,不再浪漫
爱情、谋杀,这样的题材既可以发生在皇宫贵族,也可以发生在市井百姓中,在普契尼的时代,我们也看到了歌剧慢慢步入真实生活中。
经历了18世纪莫扎特带来的歌剧高峰后,19世纪迎来了以瓦格纳和威尔第为代表的歌剧“双雄时代”,这也是歌剧史的黄金时代,但随着浪漫主义音乐逐渐衰退和文艺思潮、艺术美学、现代哲学的发展,一种新的歌剧音乐风格在意大利悄然而至。
19世纪末的意大利虽然民族独立,但贫富分化扩大,社会矛盾日益凸显,这时涌现出一批作家,他们关注社会底层小人物的命运,提出“真实主义”的思想,很快这股思潮蔓延到音乐艺术上,他们的创作切入点往往集中在一些激动情绪下所引发的冲动行为,并以现实社会中发生的真实事件为题材,我们熟知的《乡村骑士》《丑角》等都是个中代表。

圣安德烈第拉瓦雷教堂
我们看看19世纪末开始的一系列“重大发明”的时间线如下:
电话(1876),留声机(1877),灯泡(1878),燃气汽车(1885),碳锌电池(1886),拉链(1891),柴油机(1893),电影(1895)
种种这些告诉我们,现代技术即将飞速发展,这就是普契尼那代人所成长的世界。
作为音乐家,又如何用基础音乐语言来表达一些新的东西,以此撼动人性呢?
也因此,我们听到了《托斯卡》中的咏叹调似乎与以往的有那么些不同了,酷刑、谋杀和自杀等元素开始直白地出现在舞台上。

这让我们联想起同样出自于那个时代、被称为电影和电影放映机发明人的法国卢米埃兄弟,他们在1895年所拍摄的无声电影《火车进站》让观众尖叫起来,似乎想躲开即将到来的火车,虽然这不过是在屏幕上的影像罢了。
从某种程度,《托斯卡》在舞台上的震撼力可能并不比这部电影低。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