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正燮(1775—1840),清代学者,思想家。字理初,新安黟县人。生于清乾隆四十年九月七日,卒于宣宗道光二十年四月十二日,年六十六岁。道光元年举人,毕业治学,晚年主讲江宁惜阴书院,于史学、天文、医学均颇有研究。在徽州儒而通医,儒医并行的新安医家较多,象黟县的俞正燮就是其中之一。
俞正燮一生“闭户著书,寡交游” ,勤于著述,硕果累累,不过因他是一介寒儒,诸多文稿却无力自行结集出版,只是到他五十九岁时,由其房师王藻商诸及门孔继勋、邱景湘、吴林光,醵金付雕而成,“厘其校正者十五卷为正集,余为外集,以俟续梓。题为<癸巳类稿>,明是编之辑成于癸巳也”。而另一部《癸巳存稿》十五卷,则是“及《类稿》既竣,卖其书稍有余货,乃觅钞胥,为写未刻之稿”,且在俞正燮逝后七年由其友人张穆等捐资刻印成书。这两部书,真可谓是俞正燮一生心力交瘁之作。
据1957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癸巳类稿》的出版说明介绍:“俞氏上承他的乡先辈江永、戴震诸人的余绪,并扩展了考据的范围。他的治学方向,除毕生致力于经义外,对于史学、诸子、医理、天文、释典、道藏,也研精覃思,不遗余力。《类稿》《存稿》两书,为俞氏学问之荟粹,从它论证之广、征引之富、考订之精,可以看出他学问的博大渊深,‘汉学家’的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他是当之无愧的。”
俞正燮在《癸巳类稿》卷四至卷六中,编入《持素脉篇》《持素持篇》《持素证篇》《持素目录序》等四篇。此书乃采撷《黄帝内经素问》相关经脉理论条文予以考释,条理分明,纠正差错,阐明医理。
古代天花是一种危害性非常大的传染病,同时在东西方流行,但是在西方尤重。16、17、18三个世纪,在欧洲,因为天花传染病,欧洲大陆死亡的病者超过6000万,而同期,欧洲人口总数不到1亿。后来,欧洲人在大航海时期,又故意把沾满天花病毒的衣物送给美洲的土著印第安人,导致整个美洲大陆的土著几乎灭绝。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时,康熙皇帝曾下令各地种痘,《庭训格言》写道:“训曰:国初人多畏出痘,至朕得种痘方,诸子女及尔等子女,皆以种痘得无恙。今边外四十九旗及喀尔喀诸藩,俱命种痘;凡所种皆得善愈。尝记初种时,年老人尚以为怪,朕坚意为之,遂全此千万人之生者,岂偶然耶?”这也是中国也是全世界最早的集体性防疫。比欧洲发现牛痘早114年。
康熙在皇子们中开始种痘试验。自康熙二十年以后出生的20位皇子有17位健康长大——而此前的15位皇子长大成年的仅有7位。随着种痘法在宫中的成功,康熙帝开始了大规模地推行天花预防工作,把它从宫中推广到八旗百姓,直至漠南、漠北、蒙古大草原等北方边境。此后的一百多年,宫中很少再传出关于天花的消息。
康 熙
俞正燮就在《癸巳存稿》详细记载了:“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俄罗斯遣人至中国学痘医”。后经俄国又传至土耳其和北欧。公元1717年,英国驻土耳其公使蒙塔古夫人在君士坦丁堡学得种痘法,随后欧洲各国和印度也试行接种人痘。
而欧洲人,则是到了1796年,在中国种痘的基础上,英国乡村医生爱德华?詹纳发现了一种危险性更小的接种方法。他成功地给一个8岁的男孩注射了牛痘。这才通过接种牛痘开始了天花的治疗。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应该说,以种痘的方式防治乃至今天消灭了天花病毒,最重要的功劳进一步说明功在于中医,而非西医。
(胡永久 李海英收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