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汕尾海丰 加快“融湾强带”步伐彰显“东方红城”魅力

汕尾海丰 加快“融湾强带”步伐彰显“东方红城”魅力

阅读量:3709416 2019-10-23



汕尾传媒网:www.sw-cmw.com

海丰红宫红场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何夏逢 摄

入秋以来,海丰县东关联安围湿地一带迎来候鸟迁徙大潮。南方日报记者 陈欣欣 摄

海丰县生态科技城。
    南方日报记者 陈欣欣 摄

海丰县新山村打造红色文化长街,吸引游客纷至沓来。杨秋莹 摄

海丰开展送戏下乡活动,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南方日报记者 陈欣欣 摄
    忆往昔峥嵘岁月,看今朝海丰变迁。为抢抓湾区建设、老区振兴等机遇,海丰县通过大力推进“一城三园”产业园区建设,坚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扎实开展“创文创卫”工作,大力弘扬红色文化,力争在湾区建设中成为“向西融湾”的桥头堡、在老区振兴中发挥排头兵作用,为把汕尾建设成为沿海经济带靓丽明珠贡献海丰力量。
    一城三园
    加快融湾步伐
    “国内每10件金银首饰,就有3件出自梅陇。”这曾是坊间对梅陇金银首饰产业繁荣发展的生动描述。早在2013年,海丰县的珠宝、金银首饰加工企业就多达4800多家,从业人员近10万人,实现工业总产值60多亿元。2015年,海丰被国家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认定为“中国彩色宝石之都”,生产的珠宝、金银首饰畅销国内外。
    而在改革开放初期,公平镇的裁缝凭借“一把剪刀、一把尺子、几台脚踏衣车”起家,从家庭作坊式的小缝纫社起步,逐步向现代化大型服装企业转变,并创立起自己的服装品牌。
    可塘珠宝、梅陇金银首饰、公平服装、城东毛织……以“一镇一品”起家,海丰曾打造出闻名全省的专业镇经济。这些拥有特色烙印的专业镇,吸引着众多企业向镇区聚集,为海丰经济发展创造了不竭动力。
    如今,随着县生态科技城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完成,梅陇首饰产业环保集聚园一期工程的动工建设,公平产业园、可塘珠宝产业集聚园征地工作的加快推进,一个初具开发规模、初现集聚效益、初显“产城融合”雏形的“一城三园”产业园区正在县城东北部崛起,推动海丰产业发展从“制造”向“智造”转变,着力打造大湾区产业转移承接区。
    “从洽谈合作到落户生态科技城,再到首架海丰产FX2型飞机下线,整个项目进程的加速推进离不开海丰县委、县政府为我们提供的‘保姆式’优质服务。”威翔航空公司董事长许良说。
    威翔航空项目不仅是深圳市龙岗区全面推进对口帮扶海丰的产业共建项目,也是2018年和2019年的全省重点建设项目。项目采用“前店后厂”模式,在深圳龙岗建设全球总部和研发中心,在海丰打造航空产业城。目前,项目一期工程厂房建设已基本完工,计划于今年底全面投入生产,预计年生产飞机800架,实现工业产值超20亿元,能为海丰创造上千个就业岗位。
    威翔航空项目只是海丰加快实施“融湾”战略的一个缩影。为了下好承接大湾区产业转移的“先手棋”,海丰重点规划实施深汕高速海丰段改扩建、深汕铁路延至海丰段、珠东快速干线等建设工程,形成“三纵三横”融入大湾区现代化交通网络。同时,借助“特区”就在家门口的区位优势,在最靠近深汕特别合作区的梅陇镇规划建设占地10平方公里以上的高新产业园区,加快推进赤坑镇国际青年创客城的征地建设。
    栽得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近3年来,落户海丰产业园区的项目共有39个,计划总投资额达166.26亿元。其中,星际动漫科技、冠龙生物科技、春天地毯等15个项目已投产运营,其余项目也正在加快开展前期工作。
    一大批重点产业项目的引进与建设,推动了海丰经济驶入高质量发展轨道。2018年,海丰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3.6亿元,比2015年(下同)增长7.6%;人均GDP达到36208万元,增长7.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85598万元,增长11.36%。
    绿色发展
    激发生态活力
    水清草绿的湿地里,白色的水鸟或飞或憩,几名摄影爱好者架起“长枪短炮”蹲守在沿岸滩涂,捕捉“碧空飞白鹭”“镜湖映夕阳”的诗意画面。
    这是出现在海丰县大湖镇的一幕。多年前,这里的湿地因为高位养殖场的“侵入”而大面积退化,导致数万只鸟儿被迫“搬家”。为了还鸟儿们一个家,2016年12月,海丰县启动对违法养殖场的全面退出工作,进村入户做群众思想工作,鼓励养殖场负责人退产转产。去年6月,海丰县采取“停水、停电、停养”以及封堵排污口、拆除冬棚等统一强制拆除行动,并对拆除后的养殖场进行了堆填扫尾,恢复生态原状。
    据统计,到去年底,大湖镇鸟类自然保护区共录得鸟类17目53科247种。其中,世界公认的濒危鸟类黑脸琵鹭的越冬数量由2004年首次发现的27只,增加到2008年的98只,到今年已达到185只,占全球种群数量的4%。
    大湖镇生态环境和鸟类数量的变化折射出海丰做好“绿色生态”文章的决心。作为“国际重要湿地”“中国水鸟之乡”“中国百佳深呼吸小城”,如今,海丰的生态活力被不断激发。无论是新兴产业渐成气候的产业园区,还是农业发展渐趋现代化的乡村,都坚定不移地践行着绿色发展理念。
    在产业园区,海丰大力引进高科技、高附加值和低污染、低资源消耗企业,围绕“产城融合”理念,全力推动生态科技城和公平、可塘、梅陇等园区的开发建设,实现园区污水处理厂试产运行。特别是加快推进总投资约30亿元的海丰首饰产业环保集聚区建设,在集聚区内专门设置废水废渣回收处理区,可将首饰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渣、废水全部回收,实现绿色环保生产。
    在乡村,随着农业基地化、生态化、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海丰不但创建形成了以黄江两岸10万亩连片优质稻及联安镇有机稻、梅陇农场优质稻为主体的省级现代粮食示范区,还初步形成了北部片区茶叶生产加工、东部片区休闲观光农业、南部片区优质稻生产示范等三大新型农业组团。
    绿色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在海丰县蔬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内,合利农业、冠龙生物、中荣农业、乾元农业、新学士农业等产业园内的主要实施主体都与省农科院、华农大、仲恺农业学院等科研院校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在蔬菜生产、加工、外观等领域取得了多项科技专利。
    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强大的科技支撑为当地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吸引优质企业落户提供了肥沃“土壤”。目前,海丰县拥有农业龙头企业68家,其中省级、市级龙头企业2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714家。2018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56.2亿元,年均增长5.7%。
    创文创卫
    提升民生福祉
    在蓝天广场、世纪广场逛街购物,在烈士陵园、文天祥公园散步健身,在莲花山度假休闲……市民舒适惬意的生活节奏背后,是“创文创卫”工作的扎实推进。
    2017年以来,海丰围绕创建“广东省县级文明城市”的目标,突出建设整洁靓丽、畅顺有序、文明和谐的样板县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力打好民生领域攻坚战,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虽然仍是广东经济欠发达地区,海丰在教育方面的“功课”却从未落下,通过加速推进教育“创均”“创强”“创现”工作,加快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基本解决县城“大班额”问题,加快农村“麻雀学校”撤并工作。
    为全力推进“卫生强县”建设,海丰启动了总投资30多亿元的81个卫生强基创优项目。其中,彭湃医院新院区加快建设,新疾控中心、新妇幼保健院、县第二人民医院(梅陇中心卫生院)完成主体建设,13所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和第一批57所村卫生站建设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家门口”的医疗服务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在乡村举办新春文艺晚会、开展送戏下乡活动、举办书画作品展和摄影展、创作原创歌曲、新编地方戏……海丰坚持文化惠民,让百姓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助力文明创建。通过擦亮“东方红城、彭湃故里”地方文化品牌,进一步提升“红色海丰、人文海丰”城市品位,以文化自信凝聚精神力量。
    2016年以来,随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扎实开展,海丰顺利完成了2016年和2017年共2.62万名贫困人口脱贫任务;2018年5700名贫困人口达到预脱贫标准。
    学有所教、病有所医、居有所乐、贫有所依的美好生活画卷正在海丰大地铺展开来。去年,在全省17个县级文明城市提名城市中,海丰以89.55的总分获得“2018年广东省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年度测评第三名(全市第一名)、以91.75的总分获得“2018年广东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年度测评第一名。
    东方红城
    彰显老区魅力
    海丰是全国13个红色革命根据地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农民运动先驱彭湃的故乡,县内有红宫红场、彭湃故居、赤山约农会、红二师师部、红四师师部、红49团团部等革命遗址332处,数量居全市第一。
    海丰县委、县政府坚持将“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作为新使命,通过精心研究编制红色资源保护利用规划,分期分批对革命遗址实施修复保护、开发利用,整合红宫红场、彭湃故居、红色文化街、红色村等“家门口”的红色资源,串珠成链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让革命遗址重焕生机。
    在众多革命遗址中,最著名的当属红宫红场。2017年11月,海丰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启动对红宫红场的升级改造工程,不但增设了“胜利会师”“浴血奋战”“气壮山河”等三组大型雕塑,打造了海陆丰革命烈士纪念墙,还对红宫红场周边环境进行了全面整治和亮化、净化、美化,打造了长达3公里、全国独一无二的“红色文化街”。
    “在朋友圈里看到这里青瓦白墙、湖光山色的美景图,就带着家人来看看。”来自深圳的张帆带着家人在新山村玩得不亦乐乎。他告诉记者,此次旅行收获不小,不但欣赏了绿水青山和田园风光,带着孩子接受了一番红色教育,还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艺术传承工作室里了解到正字戏、西秦戏、白字戏等戏曲文化,品尝了当地新鲜美味的美食。
    今年9月,新山村荣获“广东十大美丽乡村”称号,荣誉背后是海丰县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保护利用红色资源的不懈努力。
    为提升村里的人居和旅游生态环境,新山村累计投入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三清三拆三整治”资金1600多万元,拆除破旧危房、露天茅厕,清理乱堆物料、垃圾淤泥;投入4000多万元开展新山(鹿境)片区的整体提升工程,建设长1.5公里的栈道、丽江公园和服务中心等一系列配套设施。
    同时,新山村进一步加大红色史料、革命遗址普查挖掘力度,全面加强对农会旧址、烈士故居等遗址的排查登记,以及对革命史料的发掘采集,通过相关线索找到烈士后人,让尘封的红色历史重焕光彩。
    革命烈士吕焕量后代吕正的妻子李娟告诉记者,之前他们一直在海丰县城租房子住,眼看村里的红色旅游越办越红火,他们便决定搬回村里住。去年以来,像吕正、李娟这样回村建房的人家已有20多户,回村实现再就业的村民达100多人,村里的常住人口由800多人增至1300多人,彻底扭转了“空心村”的趋势。
    未来,新山村规划建设游客接待中心,打造进村的红色文化长廊,并计划在鹿境山修建登山道,按照国家AAA级景区建设标准,着力打造集红色教育、民俗文化、乡村度假、田园休闲、亲水活动等多元体验于一体的特色旅游村庄。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除新山村外,位于联安镇的坡平村也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产业,重点打造了火炬广场、白马广场、农会馆、革命英烈纪念馆、红色故事雕塑等16个红色项目,重新修缮了彭桂等革命先烈的12间故居,向游客全方位展现了坡平村的红色历史和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
    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活动、文艺精品也层出不穷。近年来,海丰不但成功承办了广东(汕尾)红色文化旅游系列活动开幕式,举办了海陆丰苏维埃政权成立90周年和“奔向海陆丰”“大道其行”“大爱有声”等大型文化艺术活动,还精心打造了一系列红色文艺精品。其中,西秦戏《马援伏波》在今年6月获得了2019年广东省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成为全省62部获奖作品中唯一一部县级剧团作品;白字戏《彭湃之母》成功入选国家文旅部剧本扶持工程项目。这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为海丰的红色文化大餐不断“添味加料”。
    国庆假期,海丰县共接待红色旅游游客48万人次,占接待游客总人数的63%;实现旅游总收入14609万元,同比增长21.6%。红色文化与旅游经济的乘法效应日益凸显。
   
免责声明
      以上图文素材均来自网络、网友报料及其他公众号,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不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公众号只提供交流平台,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及连带责任。
推荐阅读:
吕玉印被任命为肇庆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代理市长
省委决定:赖泽华任中山市委书记;范中杰任肇庆市委书记大快人心!海丰县城东镇狮山市场十多年的“顽疾”被彻底根治▍图文来源:南方日报(转载请注明出处)
▍报料微信:sw_cmw
▍法律顾问:广东愿力律师事务所  郭智明律师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