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溪水碧,山岭枫香。
文以化人,在序在庠。
通贤中学,源远流长。
严爱勤实,汇天地之元良;
景德至善,追日月而留芳。
思源志远,喜迎五十华诞:
彰往考来,再续百年辉煌。
己亥冬月,气瑞云祥;
欣逢华诞,盛事共襄。
弘扬通中传统,凝聚各界力量;
畅叙青春年华,共沐文馆晨光。
不忘初心,智圆行方。
群英重会,再铸辉煌。
冬月之约,敬启周彰。
通贤中学50周年庆典时间:2019年12月15日上午
五十年砥砺奋进,五十年春华秋实,
通贤中学培养了一批批优秀人才,
人文蔚起,才俊辈出!
黄坤明-1972届校友
黄坤明,男,汉族,1956年11月生,通贤村人,1972届初中校友。1974年12月参加工作,197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管理学博士学位。
现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人物履历
1974-1977年 陆军三二八六六部队八十四分队战士、副班长
1977-1978年 福建省上杭县通贤公社通贤大队文书、党支部委员
1978-1982年 福建师范大学政教系学习
1982-1985年 福建省龙岩地委组织部干部
1985-1988年 福建省龙岩地委组织部青干科副科长(其间:1985-1988年中央党校培训部研究生班学习)
1988-1990年 福建省龙岩地区行署办公室副主任
1990-1991年 福建省龙岩地区行署办公室主任
1991-1992年 福建省龙岩地区行署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
1992-1993年 福建省龙岩地区行署专员助理、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
1993-1995年 福建省龙岩地区行署专员助理、永定县委书记
1995-1997年 福建省龙岩地委委员、永定县委书记
1997-1998年 福建省龙岩市委常委、永定县委书记
1998-1999年 福建省龙岩市委副书记、市长
1999-2000年 浙江省湖州市委副书记、代市长
2000-2003年 浙江省湖州市委副书记、市长
2003-2007年 浙江省嘉兴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2007-2010年 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2005-2008年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专业学习,获管理学博士学位)
2010-2012年 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
2012-2013年 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2013-2014年 中央宣传部副部长
2014-2017年 中央宣传部主持常务工作的副部长(正部长级),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2017-2017年10月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宣传部主持常务工作的副部长,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2017年10月—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曹德榕—1978届校友
曹德榕(曾用名:曹德荣),1962年11月生于通贤乡曹邱村,1975年东里小学毕业;1975-1978年在通贤中学读初中和高一;1978-1979年在上杭一中读高二;1979-1986年在兰州大学化学系学习,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1997年获德国美因茨大学和兰州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学位。1986年至1994年在兰州大学化学系任助教、讲师;1997年至1999年、1999年至2000年分别在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和德国美因茨大学有机化学研究所做博士后;2000年回国后,在中科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工作,2002年晋升为研究员、2003年被批准为博士生导师和天然产物化学研究室主任;2005年至今在华南理工大学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目前是化学与化工学院化学系主任、生物有机与功能材料科研学术团队负责人,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和博士生导师,新加坡国立眼科研究所兼职首席科学家。曹德榕教授长期坚持在教学第一线,先后为本科生及研究生讲授《有机合成》、《有机功能材料》、《生物有机化学》、《天然有机化学》等课程。曹德榕教授从事有机合成、功能材料、精细化工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具有较大科学价值、较高实用价值的科研成果:率先开展萘环与苯环之间的可逆光致环加成反应研究,制备了一系列新型光开关材料和手性光开关材料;设计和合成了一系列新型有机电致红光材料――吡咯并吡咯二酮(DPP)共轭聚合物电致红光材料,开拓电致红光材料的种类,为实现聚合物电致发光二极管(PLED)的全彩色化、实用化等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设计合成了二炔基阳离子荧光共轭聚合物,发现其与微量DNA会发生荧光萃灭现象,可用于DNA的高灵敏度荧光检测;设计合成具有独立的两个捕光基团的新型有机染料分子,拓宽有机染料光吸收范围和增加单位面积的光吸收强度,可用于制备高性能染料敏化太阳电池;开展有机精细化学品的制备和性能研究,在新型涂料的研制和开发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近年来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973”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攻关、省部产学研等项目;发表论文200多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100多篇,部分研究成果发表在"Chem. Soc. Rev."、“Angew. Chem. Int. Ed.”等化学领域的国际顶尖学术刊物上。申请发明专利13件,其中授权8件。2006年获得中国科学院广州教育基地优秀研究生导师称号,2011年获得肇庆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2年获得广东金博奖。
邱国华—1979届校友
邱国华,男,1964年7月4日生于障云村,1977年障云小学毕业。1979年通贤中学初中毕业。1982.9-1986.7在广州中山大学生物系植物学学士,1986.9-1989.7广州中山大学生物工程研究中心植物基因工程硕士,2003.8-2008.2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肿瘤分子生物学博士。1989.8-1994.8 中山大学生物工程研究中心 助教、讲师
1994.9-1996.8 香港科技大学研究中心 研究助理1996.9-2000.4 中山大学生物工程研究中心 讲师2000.5-2005.1 新加坡约翰霍普金斯 研究员2005.2-2012.10 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 研究员2012.11- 中国常州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 教授曾经从事植物基因工程、植物分子生物学和癌症的基础研究工作,已在国内外发表了30多篇学术论文,曾在1991年获得中国国家教委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阙华发—1982届校友
阙华发,男,1968年4月生于上村村。1979年通贤小学毕业,通贤中学1982届初中毕业。博士生学历。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中医外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医外科科主任,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外科学术带头人,入选上海市“启明星”、“ 医苑新星”培养计划。阙华发师从全国著名的中医外科名家陆德铭、唐汉钧教授,从事中医外科专业领域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工作,负责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金、上海市科委科技攻关项目等13项课题,参加17项国家级、省市级科研课题研究工作,并获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成果三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临床医疗成果二等奖,“颜德馨中医药人才奖励基金”中医一等奖、上海市“董廷瑶中医药基金”二等奖、上海市卫生系统“银蛇奖”提名奖、上海市医苑新星三等奖、上海市科协青年优秀科技论文三等奖等奖励。发表学术论文46篇,出版专著14部,是国家自然基金委的同行评议专家、国家中医类别医师资格考试审命题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外科分会常委、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外科疮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中医外科分会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中青年学术研究分会委员、上海市微量元素学会委员、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委员会医卫会副主任委员。擅长乳腺癌术后调治,甲亢,痛风、疖病,血管炎,慢性溃疡,糖尿病并发感染,痤疮,带状疱疹疼痛,淋巴结肿大,窦道或瘘管,复发性口腔溃疡以及外科疑难病症。
黄发有—1983届校友
黄发有,男,1969年生于磜头村。1980年磜头小学毕业;通贤中学1983届初中毕业生。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家,经济学学士、文学博士。1999年以人才引进方式入山东大学文学院工作,2000年、2002年连续破格晋升为副教授、教授。2006年调入南京大学中文系,任该系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学传媒、当代文学与客家文化。2009年~2010年为哈佛大学访问学者。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获得教育部霍英东基金会高校青年教师奖、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山东省社科成果奖、江苏省社科成果奖、齐鲁文学奖、紫金山文学奖、《当代作家评论》奖、《文艺争鸣》奖等奖项。论文集《边缘的活力》,吉林出版集团2009年版;论文集《想象的代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版;专著《文学季风——中国当代文学观察》,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专著《媒体制造》,山东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专著《准个体时代的写作——20世纪90年代中国小说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专著《诗性的燃烧——张承志论》,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学术随笔集《客家漫步》,南方日报出版社2002年版;学术随笔集《客家原乡》,青岛出版社2006年版;主编“读网时代”网络文化丛书,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主编“边缘中国”丛书,青岛出版社2006~2007年版;编选《中国现代新人文小说》(当代部分,5—8卷),山东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2003年以来的代表性论文
《文学健忘症——消费时代的文学生态》,《南方文坛》2005年第6期,《新华文摘》2006年第3期全文转载,《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6年4期全文转载;《短篇小说为何衰落?》,《南方文坛》2005年第3期,《新华文摘》2005年第15期全文转载;《影子批评——新世纪文学批评的独立性危机》,《文艺争鸣》2005年第5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5年第6期主题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5年第6期主题转载;《传媒趣味与文学症候》,《天津社会科学》2006年第2期,《新华文摘》2006年第11期摘编;《挂小说的羊头 卖剧本的狗肉——影视时代的小说危机》,《文艺争鸣》2004年第1、2期连载,《新华文摘》2004年第8期转摘;《用责任点燃艺术——何启治访谈录》,《文艺研究》2004年第2期《人文肖像:人民文学出版社与当代文学》,《当代作家评论》2004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2004年第10期转载;《20世纪中国自由撰稿人》,香港《二十一世纪》2003年10月号《批评家是寄生虫吗?》,《南方文坛》2003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4年第1期转载《真实的背面——评析〈小说月报〉(1980—2001)兼及“选刊现象”》,《文艺争鸣》2003年第2期《〈美文〉与散文流向》,《文艺评论》2005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06年第3期转载。
通贤中学创办50年来以来,共培养出1万余高、初中毕业生。毕业生进一中后2名考入北京大学、3名考入清华大学深造;
通贤中学培养了数十名各级领导干部、40多名硕士、博士,另有科技、医疗、文化、教育拔尖人才60余人,还有众多叱咤商海的企业家,还有更多默默耕耘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通贤中学校庆宣传片
在通贤中学50周年校庆之际,向全体校友、通贤乡亲、外出乡贤及社会各界人士发出《关于向通贤中学50周年校庆捐赠倡议书》,为通贤中学建校50周年献礼:所有校友自愿为学校捐款,金额不限,重在积极参与,以充分彰显广大校友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同时也希望通贤乡亲、外出乡贤及社会各界人士,为通贤中学建设发展、教育教学工作提升添砖加瓦。捐款方式见:广东上杭通贤商会关于积极参与通贤中学50周年校庆的倡议书
特别备注:校友风采均来自通贤中学官方网站欢迎关注广东上杭通贤商会官方微信
(直接长按二维码识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