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论坛一:从传统到现代——中国与东亚的史学发展(计17篇)
姓名
学校
题目
王晨
项泽仁
北京师范大学
四君子中叔向的“显”与“隐”:论孔子评价的影响和司马迁的人物书写
王尔
北京大学
比附《春秋》与建构灾异家:《汉书·五行志》“例说”的结构、引辞和理念
崔峰耀
兰州大学
论陈寿《诸葛亮传》及其治国理念
王亮军
兰州大学
论范晔《文苑列传》及其文士观念——兼谈范书《文苑》与《儒林》的关系
张宇轩
山西大学
周隋禅代与周宣帝“不堪承嗣”形象的建构
赵岩松
天津师范大学
论唐代厅壁记作为地方记录的发展:记录视角与内容的转变
马新月
北京师范大学
论中晚唐史学通识思想的发展
朱领
四川大学
张唐英《唐史发潜》史论新探
杨瑞
复旦大学
《五行志》书写传统的“变”与“常”——以《金史·五行志》的史源、体例为中心
操宇晴
北京师范大学
浅论元代回族史家察罕的史识与撰述
刘斌
南开大学
花园天皇时期的经筵与日本中世前期宗教史观——以对《尚书》的解读为中心
吴文杰
华中师范大学
迂阔偏驳还是卓有创见——赵弼《雪航肤见》再认识
王平
天津师范大学
“经世”意识与明嘉靖、万历时期北方边防图籍——以记述蒙古史料为中心进行考察
安大伟
北京师范大学
国家、地域与部族认同:论《盛京通志》的历史书写
袁昆仑
南开大学
《自省编》及续编与朝鲜英祖中前期的政治生态
王建军
南京大学
稗贩学术的过渡时代——清季民初的“中国近代史”学科(1903-1928)
王玉婷
山东大学
论民国学者陈守实的新考据学
分论坛二:从中国到世界——近现代中西史学的交融(计18篇)
姓名
学校
题目
陈晨
上海财经大学
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下先秦民主性思想的阐释与评价
——以20世纪三四十年代郭沫若、吕振羽、侯外庐的研究为例
王豪
北京师范大学
唯物史观视野下的清代学术思想史——以谭丕模《清代思想史纲》为中心的讨论
何鑫
南京大学
文化宣传与学术遗产——抗战时期《中国文化史》等书编纂工作初探
付耶非
北京师范大学
延安根据地中学历史教育——以叶蠖生《中国历史课本》教学实践为中心的讨论
李甜甜
郭向阔
南京师范大学
史料、史实与政治:中共党史研究中港台地区出版回忆录的利用问题
孙学喜
李建
曲阜师范大学
评许冠三《新史学九十年》对学术史书写的价值
胡湛
四川师范大学
李大钊《史学要论》在民国史学界的传播与接受
王庆婷
北京师范大学
历史主义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与接受
蹇伶浇
四川师范大学
民国史家宋慈抱学术交游初考
孙祎达
中国人民大学
陈寅恪与西夏学
谭淑敏
云南大学
传统民族历史学的集成之作——对刘义棠《中国边疆民族史》的一种解读
顾年茂
北京师范大学
刘家和先生的历史意识
任芮欣
南开大学
70年以来的史学社会化研究述评
何昱杰
首都师范大学
从译著管窥欧美书籍史研究的动态与方法
李小东
南开大学
为什么研究日常生活史:理论缘起、实践反思与现实对话
庞昊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
历史认识的身体缺失——探索一种新历史认识论的可能性
冉博文
北京师范大学
历史解释:在科学“说明”与人文“理解”之间
——兼论莫顿·怀特的解决方案
李孝如
东北师范大学
弗朗西斯?哈斯克尔与彼得·伯克图像史学书写之比较——以《历史及其图像:艺术及对往昔的阐释》与《图像证史》为例
转载自学忍堂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