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爹娘”——不只在影展之上 文/沧海一逗 诵读/张凤菊 2019年河北省肃宁县组织了“留住爹娘”大型公益摄影活动,号召为人子女者给父母拍一张照片,并征集摄影志愿者为全县7000多位80岁以上老人拍摄生活照。10月10日,该县孝老爱亲大型公益摄影展——《留住爹娘》在沧州图书馆开展。
透过一张张苍老的面容,我们读到了“岁月的沧桑”“生活的不易”和“爹娘对子女的无私大爱”。
影展还有一个特别的环节:每张照片附有一句“爹娘语录”。“语录”不仅是图片主题,也是“爹娘”人生的座右铭。这些“语录”平实质朴,充满生活气息和世事哲理,叫我们不得不认真地思想:什么叫爹娘?怎样做爹娘?
或许“爹娘”没文凭,没技能,甚至不识字,但他们有文化,有知识代替不了的文化,有我们一辈子也学不来的文化。“爹娘语录”便是最好最直白的证明。
是“爹娘”,就一定会讲过去,说历史。走进这个影展的“爹娘”大都经历了抗战。所以,他们说,并且会一直说,坚定地说,“鬼子欠我们的债,世世代代不能忘”“我这辈子最光荣的事就是给八路军做军鞋”。
1944年9月30日,肃宁县城解放,成为冀中区第一个全境解放的县。102岁的张福生老爹说:“解放肃宁城的时候我去敲过大鼓,那场景一辈子忘不了。”
家有能够把国史告诉孩子的爹娘,他们的孩子会有更好的家国担当。
从旧中国走来的“爹娘”常常会忆苦思甜,讲讲富裕经。虽然“吃糠咽菜的日子一去不回了”,但要长久发家,稳定致富,“爹娘”说,必须记住“家有良田千顷,不如日进分文”“家有千万,小处不能不算”“家有万贯,不忘粗茶淡饭”等等不变法则,必须抱守“不笑补,不笑破,只笑日子不会过”的荣辱心态。
给子孙留财是“爹娘”的本能,教孩子明理是“爹娘”的本事。明事理的“爹娘”会讲大恩大德之志:“这辈子可沾了共产党的光”“只要有一口气在,我就去宣传党的好政策”;会讲做人做事之理:“井越挖,水越清;事越摆,理越明”“吃要吃有味的,说要说有理的”;会讲家族之荣耀,84岁的贺书明老娘说:“俺老伴儿给毛主席当过卫士”。
“爹娘”是孩子的榜样,孩子是“爹娘”的镜子。讲理的“爹娘”,会改写“家庭不是讲理的地方”;讲理的“爹娘”,不会拿“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说事;讲理的“爹娘”,会成为孩子讲理的最大最直接的受益者。反之,亦然否?
节俭是“爹娘”的最显著特征,是其坚守的最硬道理。“爹娘”都比子孙会过日子。“一天省一把,十年省匹马”“园底省不如园尖省”“大吃大喝一时香,细水长流日子长”。生活宽裕了,但“爹娘”依然过紧日子。孝顺子孙常有相同一问:“爹娘”怎么就不知道“疼疼”自己。
“爹娘”也谈养生。“爹娘”的养生之说很经典,很管用,也很廉价。“有钱难买高兴”“高兴一回,年轻一岁”“一日三笑,不用吃药”“早睡早起,两眼欢喜”“春捂秋冻,不生大病”。
“少生闲气,多做善事”。善,是“爹娘”最本真的养生之道。善人者善己,善事者善世。这是“爹娘”的养生大道。
智慧的“爹娘”会乐,会找乐儿。中国“爹娘”最大的乐,在孩子身上,“孩子们再有三天就回来了”。步入新时代的年老“爹娘”,学会了自己找乐儿。学中找乐儿,“活到老,学到老,人老心气不能老”;乐中求乐儿,“裴艳玲的戏一辈子听不够”;“老”上加乐儿,一位百岁老娘很有派儿地乐呵呵畅想:“争取再活一百年”。
“爹娘”是土打土闹的科学家。“大旱不过五月二十三”“根壮一半粮”“麦锄三遍面满斗”“农家养只羊,多出三月粮”。“爹娘”的科学观,让“洋”专家们望尘莫及。
“爹娘”是口口相传、无师自通的哲学家。“天大的事由地上的人干”“不怕事难,就怕手懒”“孩子不教不成人,庄稼不管没收成”“论饱还是家常饭,论暖还是粗布衣”“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
“爹娘”的哲学,无所不及,无往不胜,纵贯古今,横扫天下。孔子办不了,交给“老子”办。我们猜想,孔子打不过的,应该只有“老子”!
天地宽,宽不过爹的脊梁;他乡远,远不过娘的目光。
影展为“爹娘”留下了生命中的精彩瞬间。“爹娘”影像里有我们看不到的痛,“爹娘语录”里有我们察不出的震憾。
影展说,爹娘是人间最苦的人,是世上最傻的人,也是我们亏欠最多的人。
逗逗说,能不能将爹娘的苦与傻,转换成乐与福,选择于他们,决定于我们。我们应该牢记:吃亏是福的理儿不适于“爹娘”!
“留住爹娘”提出了一个如何留住的严肃问题。用画留住?用嘴留住?用手留住?用心留住?
“爹娘”把我们捧在手心一辈子,我们能否把“爹娘”捧在手心一阵子?
“留住爹娘”——肃宁县孝老爱亲公益摄影展作品选登
宋家佐 92岁老拳师 黄末
付佐92岁老人
丰乐堡 87岁 黄书格
丰乐堡 老人
东芝兰 老人
杨庄村老人
肃宁镇81岁金焕英
尚村镇老人
尚村镇东大史村 刘红女
路庄村96岁殷记花
任大华
龙泉村88岁夫妇
师素84岁夫妇
郗庄老人
袁佐村夫妇
西柴村夫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