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我的国 我的家 | 听这五个家庭,讲述即有情怀又有温度的家风故事

我的国 我的家 | 听这五个家庭,讲述即有情怀又有温度的家风故事

阅读量:3761326 2019-10-25


钟楼女性
分享女性风采,探讨女性热门话题。
关注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汇聚成国风,家风正则民风淳,家风好则政风清。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强调“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
家风故事
爱 的 奉 献
【周维家庭】
 这是一个军人家庭,妻子周维在钟楼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丈夫李鑫在中国人民解放军92752部队服役,两人于2009年相识,2011步入婚姻的殿堂,从此周维就成了一名光荣的军嫂,2013年俩人有了爱情的结晶,女儿妙妙活泼可爱。
周维说,之前她从来没想过自己会嫁给军人,并且对于“军嫂”这个光荣而又特殊的称谓没有特别的感受,可是自从她嫁给一名军人后,她才真正认识到当一名军人的妻子是多么不容易,也明白了为什么大家都说作为军嫂,就要随时经受突如其来的考验。其实没有一个女人生来就是当军嫂的料,她们付出、牺牲、等待,只是因为她们选择了军人,因为她们爱他们!
作为一名军嫂,周维时刻要求自己向军人一样严于律己,有一颗坚强的心,用实际行动去支持丈夫的工作,并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2015年,周维父亲病重,考虑到科室人员紧张,工作任务重,她只能每天家里、医院、单位三点一线跑,既要照顾家庭和父亲,又要兼顾工作。直到父亲病逝,她都未让丈夫请假一天。
一名军人,要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时刻以“大家”为重。周维说,既然她选择做军人的妻子,就要让自己成为半个军人,让自己放下柔弱,做个坚强的女子,丈夫是属于军队这个大家庭的,自己不能因“小家”而误了“大家”。
相互理解是爱的基础。作为军人,除去本职工作,每年的战备训练、干部培训学习、组织比武竞赛、驻训演习等等是经常的事,分隔两地是周维和李鑫的常态,李鑫常会愧疚地对周维说:“老婆,你辛苦了!”每次李鑫回到家中也会忙里忙外,不要周维做任何家务。周维心情不好数落他的时候,李鑫也总是不和她计较,想办法开玩笑哄她开心。他们十分珍惜在一起的时光。一起去电影院看电影是他们夫妻在难得的团聚日子里最常做的一件事,也许对于普通家庭是再稀松平常的一件事了,但是在军人家庭,这一个多小时的短暂相处时光却格外美好和甜蜜,他们倍感珍惜。
对于双方的老人,周维和李鑫都十分尊敬和孝顺。不仅在生活上予以照顾,而且积极创造条件让老人们享受晚年之福的乐趣,不仅在生活上关心、体贴老人,而且在思想上关心老人,让父母生活的快乐、健康,在夫妻俩的言传身教下,孩子从小就非常懂礼貌,尊重长辈,健康活泼,小小的年纪就常常为大人着想,在学校经常得到老师表扬。
在与李鑫携手的这8个年头里,周维成长了许多,有辛酸也有喜悦,有失落也有骄傲。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让她品味到军婚的意义,但是她从来没有后悔过,因为她始终都能体会到他对这个家的责任,和对孩子、对她的爱。
周维说:“爱是一种奉献,选择军人的爱就意味着更大的奉献,我的丈夫将自己的青春热血献给祖国,我也愿意为了他守护我们这个家”。
不计得失,为民服务
【曹文虎家庭】
曹文虎,男,今年33岁,2008年8月参加工作,现任天宁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大队天宁中队副中队长,多年来,他在城管执法一线辛勤付出,不仅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也得到了单位领导同事的普遍认可。其妻子丁科娜,从事幼教工作,自两人结婚以来,互相扶持、同甘共苦,共同营造了和谐美满的家庭。  
曹文虎的爷爷是陈毅的警卫员,解放后在上海粮食局工作,1961年,为了响应毛主席的号召,他毅然抛弃了城市的工作,参加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在曹文虎的记忆里,爷爷总是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会带头。”这句话在他生命中留下了特殊的烙印。工作后,他也正是怀着一颗“到基层去锻炼,为老百姓做一些具体的事情”的心去做的。这种肯吃苦,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老共产党人的初心也成为了曹文虎入党、工作的最初原动力。
    做为一名基层城管队员,日常的工作琐碎而繁复,“5+2、白+黑”更是家常便饭,为了做好工作,家中的照料难免不周到。为了让他放心工作,妻子丁科娜主动挑起了家庭大多数的重担,既照顾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还照顾两边长辈的生活起居。
 “别人忙的时候,我们在忙,别人休假的时候,我们更忙!”因城管工作的特殊性,节假日成了曹文虎最忙的时候。曹文虎表示,孩子大部分时间都是妻子在教育,有时候他也会感觉对不住孩子和妻子,对此,家里人都非常理解、包容和支持他的工作。每次看到辖区内整洁的市容,他都有一种由衷的自豪,他常说:“有国才有家,而祖国的建设离又不开无数家庭付出,天宁的发展也是如此,更多家庭背后的默默付出,才让天宁变的更美好。”
     这就是曹文虎,一个普通天宁城管人的家庭故事。
一门四代75载传承红色家风
【陆铭凯家庭】
陆铭凯入伍与家人合影
    9月17日,武进区礼嘉镇毛家村村干部、村委锣鼓宣传队以及热情的群众,纷纷相聚到新兵陆铭凯家门口,欢送他应征入伍。乡亲们议论说:“这个家庭了不得,75年里先后有9人参军报国,是全村人的骄傲!”“我们自发来送铭凯入伍,就是要让他知道,在部队争取更大光荣,是全村人的期待……”
    面对村干部和邻里乡亲,陆铭凯的爷爷陆荣昌拘谨地说,我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老兵,1964年参军,先在苏北阜宁、安徽霍邱修建战备工事,参与围湖造田工程,1969年退伍后回乡种田、放蜂,努力让家人过上富足的生活。在部队的五年多时间里,没有上过战场是我的遗憾,这点没法和我的叔叔陆宝田比。
    陆宝田是这个大家庭的第一位军人。他是一名抗战老兵,今年已经90岁高龄。“1945年1月初,我16岁,就报名参加了新四军,当时还没有步枪高,一生中感到最荣耀的是曾经在战场上与日军打过仗。当兵8个月后,日本侵略者就投降了。”陆宝田回忆说,1946年6月底,解放战争全面爆发,当年10月在涟水战役中,作为一名通信员,为了把作战命令传递出去,他不幸被炮弹击中负伤,失去了左手。1949年中国空军成立后,被调到空军驻南京部队军法处工作。1958年转业时,主动报名转业到最艰苦的北大荒工作,部队领导考虑到他负过伤,只是批准他到条件稍好一些的安徽芜湖市公安局工作。“因交通不便和工作繁忙,我当兵后第一次回老家礼嘉探亲已经是1955年了。当时,家人都认为我已经牺牲了,我的母亲常常手抚政府部门送来的烈士证书以泪洗面。”陆宝田打开了满满一盒军功章感慨万千。“外孙成年后,我全力支持他当兵,小家伙没有让我失望,也是个优秀士兵。”
    “儿行千里母担忧,但是,把儿子送到部队去锻炼,我的心里是最踏实的,希望他能够像祖辈和爸爸那样,成为一名军营男子汉”陆铭凯的母亲陆乐含着泪水难舍地说。谈起自己的家事,陆乐也是如数家珍:“我娘家人也有着深厚的军人情结,小舅舅是勇敢的解放军战士,曾参加过著名的金门炮战。3个表兄成年后相继当兵入伍,他们在部队都入了党,老三还荣立了三等功。”陆乐说,当年与陆铭凯的爸爸陆友的婚姻,主要是看中他军人特有的果敢和担当。
    时光荏苒,接力棒就要交到第四代手上了。今年,陆铭凯从南京工业大学本科毕业后,就把当兵入伍的决定告诉了父母亲。他说,祖辈们给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到了我这一代决不能丢,新时代大学生的肩上,理应有一份爱国奉献与责任担当。今天,乡亲们这么早来欢送我入伍,我非常感动,我会把这份沉甸甸的重托带到部队去,决不辜负他们的希望。
不负芳华付初心
【石庭耀家庭】
石庭耀在电视新闻岗位,这一“拍”就是整整30年。工科出身的他,经过努力又从南京大学新闻专业硕士研修班毕业。依托文理兼修优势,新闻采访如虎添翼,他总结出 “最美画面”拍摄经验和采写方法。近年来,所拍摄 “三农”等方面的电视新闻,被央视、省台、常州台多次录用并获奖。他的足迹从茅山东麓到长荡湖畔,金坛每一个镇、街道,村组社区,金坛的山头和田埂,留下他奔波的脚印,披星戴月风里来雨里去而无怨无悔,实现了他“最美芳华”。2015年,石庭耀评为金坛区广播电视中心电视新闻首席记者。
妻子陈火娣在金坛区人民医院工作,长期以来一直勤勤恳恳、任劳任怨。2002年抗击非典战斗中,作为护士长的她临危授命、身先士卒,带着党员先进护理人员不顾生命危险,毅然决然地投入到首批隔离病房,受到区政府表彰。多年来,她多次被评为优秀护士和优秀护士长。女儿从小热爱学习、勤于思考,考上上海财经大学后,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金融学专业研究生。学业基础扎实、不甘落后的她被摩根士丹利(中国)录用,现在为中国长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业务骨干。女婿从清华大学协和医学院博士毕业后,进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石庭耀家庭2004年被评为“常州市学习型家庭”。
我们永葆初心的“桑榆”夫妇
【王荣金家庭】
王荣金、杨蕴玉夫妇,党龄40年,金婚50年,他们相濡以沫、一路扶持,在社区党组织的谈话中他们一直强调,我们虽已年逾“古稀”,但“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一直是我们夫妻俩“守初心、担使命”的人生信念。
王荣金同志1993年至2002年在国营武进厚余米厂担任厂长、党支部书记,1996年兼粮管所主任。回忆起那段攻坚克难的日子,他印象最深的是1979年湟里区在加泽乡龙岩大队搞试点,一个月多没有回家,自带被褥到农村宣传党的政策方针,最终将“分田到户,联产责任制”在全区推开实行。1984年农民出现卖粮难,他为了搞活粮食流通,远赴河北、北京、天津、东北等地推销粮食,并成功将湟里区粮管所的大米远销至黑河、沈阳、北京等地。1991年发大水,为了保卫改革开放的劳动成果,不使国家粮食受损,王荣金自发要求来到险情最严重的夏庄粮库,带领职工苦战七天七夜,在“民以食为天”的年代,王荣金保住的不止是国家的粮食,更是老百姓的命。这么多年王荣金在岗位上兢兢业业,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先后获得武进粮食局、武进县总工会等多项荣誉。
杨蕴玉同志1974年在武进新凟大队革委会担任副主任、1983年在社办厂担任副厂长及财务主管,当时实施新农村建设,武进学习同心村,拆村建楼房。杨蕴玉带领村民们积极创建副业、养家禽、种树苗等,当地村民快速改善了生活现状。杨蕴玉思想上积极向组织靠拢,工作务实,1981年当选为武进县人民陪审员;1988年当选为中共村前乡第八次代表大会代表;2006年被翠竹新村北区党总支委员会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王荣金夫妇退休后一直秉持着“退休不褪色”的宗旨,积极参与社区各项活动及志愿服务,充分发挥无私奉献的精神,王荣金2015年被翠竹北区党委评为优秀党员,2018年1月担任阳光龙庭社区第一党支部书记,切实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王荣金对自己要求很严格,甚至在别人看来很苛刻,他从不占公家一分便宜,也很少过问后辈的前途,但作为一位父亲,他经常鼓励子女:“不是爸不管你们,饭要自己吃,路要自己走,这样才有意义。”王荣金夫妇曾立下家训:“子孙后代要永远跟着党走。”别人的18岁成年礼大都是送礼物,而他们夫妇给子女们18岁的生日礼物是向他们讲述自己在革命战争年代的故事。在王荣金的言传身教下,后辈们也很争气,子女们都靠着自己的拼搏奋斗,事业有成,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中积极发挥着党员的模范先锋作用;他们的孙辈们也受到家庭的启发和影响,在学校荣获多项荣誉。
这是五个既有情怀又有温度的
家风故事
传递了优良家风的强大能量
更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家风传统文化
本期《我的国 我的家》到此结束
我们下期见
-end-
长按二维码,可以关注我们哟
钟楼女性分享女性风采探讨女性热门话题!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