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的形象、效益来自于影响力,而影响力是需要经营的。在做好纸媒的同时,德州晚报把目光集中到新媒体基础平台建设上;重大、敏感事件不失声、不缺位;用大量的活动“刷存在感”,在人文版面中确保优势;不拘一格降人才,提高关键岗位、关键人才的待遇。
侧移注意力, 引燃爆发力, 守护竞争力, 收获影响力
——德州晚报的转型探索之路
李长征
创刊8年来,德州晚报在逆境中前行,从亏损到赢利,影响力不减反增,赢得了读者称赞、专家好评、政府认可。
1
先人一步,破题新媒体
移动互联时代,如何再造纸媒优势?如何让纸媒深藏的能量释放出来?这是转型期间每个媒体人都应思考的问题。纸媒记者编辑曾创造出大量文图并茂、精妙绝伦的版面,却始终不能和声音、视频有结缘的机会,或许一开始因陌生而感到困惑,而一旦找到接口和路径,就会产生强大的爆发力。而要引燃这种爆发力,就要在做好纸媒的同时,侧移注意力,把目光集中到新媒体的基础平台建设上来。
早在2013年6月,我们就推出了官方微信公号,如今,粉丝量达到40万,身处三线城市,这个数据实属难得。由于立项早、开发早、经营早,晚报公号影响力较大,并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2017年6月16日,在资金并不宽裕的情况下,我们借力北大方正,成功推出“新闻+资讯+服务”的城市应用客户端——“德州云”,目前装机量已达8万,日均活跃用户超万人,正成为德州媒体的新品牌,也成为山东省为数不多的、由新闻单位独立运营的移动客户端。
亮相两年来,“德州云”以先进的技术做支撑,凭借强大的新闻原创能力,迅速在德州开辟出一片新天地。围绕德州市中心工作,与德州晚报纸媒、官方微信公号一起,在新闻宣传领域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活跃和繁荣了德州的新闻与媒体生态。
“德州云”传承着德州晚报的“民生”基因,感知社会冷暖,传递温情关怀。
2017年10月,城区一名高中生不幸遭遇车祸离世,肇事者却逃之夭夭。上线不久的“德州云”第一时间对此进行了报道,并呼吁民众提供线索,该报道总阅读量超过30万人次,最终肇事者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投案。
以打造德州本土一流新闻资讯平台为目标,“德州云”不断调整内容,目前设置有推荐、早新闻、夜新闻、时政、社会、县域等6个一级栏目和20余个二级栏目,市纪委、市政协、市公安局、关工委、红十字会等部门相继入驻“德州云”。“德州云”成为传递政务声音和服务百姓的新平台。
视频直播是抢占新媒体市场的突破口,“德州云”已完成各类视频直播1000余场,直播内容涵盖突发新闻、大会大赛、专家访谈、文体活动等,总浏览量超5000万。
2
为政府解忧,为百姓解难
在一些重大、敏感的民生问题上,媒体,尤其民生类媒体应有担当精神,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正为政府解忧、为百姓解难。
2017年3月6日,正值全国两会期间,德州市发生出租车群体大规模罢运事件。德州作为华北地区重要交通枢纽的城市形象受损,为此,政府部门实施多种举措,迅速掀起一场打击黑出租的行动。然而,一周之后,街道依然冷清,新闻媒体却口径一致,只提打击黑出租,没有其他声音。与此同时,社会上各种猜测的声音纷扰,其中也伴随着谣言和对政府的微词。
如何正确发声,如何引领舆论导向,如何规避敏感信息?这是对报道能力的一次重大考验。我们果断决定:和出租车司机做一次掏心掏肺的交流!于是,反复讨论选题角度,决定从分析出租车发展历程以及未来出路着手,让广大出租车司机认识到,只有向自己叫板、向市场叫板,而不是向政府叫板,才能走出困境,赢得市场的尊重。最终推出重磅报道——《出租车“趴窝”,迷茫中的叫板无人喝彩》,赢得了读者和政府的喝彩。
稿件第二天见报,又通过微信公众号进行传播,仅两个小时点击量就超过10万。第二天,很多出租车司机开始上路,事件得以平息。德州市委书记陈勇在这篇报道上批示:德州晚报的工作值得肯定。
对重大敏感事件,包括政府重大决策、民生事件、人事任免等,我们力争做到不缺位、有声音。为此,积极争取获得参加市政府常务会议的资格,及时了解重大事件决策、布局和发展,做到重大事件不漏报、不误报。
3
坚守阵地,经营影响力
在新闻的及时性已经无法与新媒体抗衡的时候,纸媒应拿出更多的精力经营沉淀的影响力,以确保其壮大和升值。为此,我们用大量的活动“刷存在感”,让读者时时刻刻感觉到晚报就在身边。
小记者活动是我们的传统项目,8000余名小记者分布在全市各中小学,他们及其家长是我们的忠实粉丝。通过搞好小记者团队的服务,我们收获了发行,收获了信任,也收获了影响力。
长青藤俱乐部是专门针对退休以后的中老年读者设立的一个集学习、活动、娱乐、旅游为一体的组织,成立3年来,已有会员500余个。在许多晚报组织的活动中,他们都是活跃力量。
全国三八女子诗会已经成功举办六届,享誉诗歌界。诗界、文坛大佬舒婷、汪国真、毕淑敏、文洁若、屠岸等都曾为诗会题词。
此外,每年举办两次的晚报相亲大会以及与文明办联合举办的文明礼仪进社区、文明交通基层行、双十佳诚信企业评选等活动也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
当前,与纸媒黏性最高的书画、文史、美文、评论等具有人文思想特色的专题依然是纸媒最大的优势,也是核心竞争力。为此,我们培养评论员队伍,要求每个记者每周都要写一篇评论。同时加大对副刊的重视力度,从原来的每周一版,扩为每周四版。
一系列的活动使德州晚报声誉和影响力不断提升,读者的黏性也越来越强。
4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我们通过顶层设计,在报社内部进行流程再造,成立媒体融合指挥中心,整合记者部、编辑部、考核部等主要部门,建立全新的全媒体采编和考核机制;成立视频直播部,进行视频直播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并加大硬件投入,与多家第三方技术公司合作,为“德州云”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在队伍建设方面,我们打破年龄、学历、资历、职称等限制,不拘一格降人才,提高关键岗位、关键人才的待遇,一大批优秀的“80后”“90后”人才脱颖而出,为报社长远发展筑牢根基。
经过采、编、发、播一体化流程的重构,德州晚报形成了全媒体24小时采集发布机制。在春节和高考期间,即使没有报纸出版,记者依然奔跑在一线,新媒体编辑依然值守在电脑前,源源不断的新闻资讯尤其是独家新闻,在“德州云”平台上及时推出,满足德州市民的阅读需求。
面对纸媒式微,我们必须找到让影响力得以延续甚至拓展的途径。近年来,德州晚报的影响力不降反升,过去一些大系统、大企业对纸媒不以为然,而现在却主动上门寻求合作,这正是影响力实实在在的体现。
责任编辑:郭潇颖
戳“阅读原文”,欢迎把你爱的《新闻战线》抱回家哟~~
文章精选
羊城晚报社社长刘海陵等——审时度势、善谋善为, 助力媒体融合走上 “快车道”
都市快报总编辑胡红斌——“四BAO” 连发, 建设一流新型城市主流融媒体
锻造实现力:重大庆典直播报道能力养成与创意验证
视频博客:时政新闻报道的创新性应用
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总编辑方埜——技术赋能:跨越文图到音影
人民日报海外版“再走长征路”融合报道组——讲好长征故事,唱响新时代的中国好声音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总编辑李卫红等——重大节点振大音 媒体融合升“四力”
“声在中国”,跨界融合
全媒体时代重大节庆报道如何创新——以主流媒体迎国庆70周年宣传为例
展现总书记人民情怀 凝聚中国梦强大力量——“牢记嘱托 奔跑追梦——收到总书记回信之后”系列报道评析
《新闻战线》10月号目录来啦,邀君共赏!
看清楚了:考试前两周发布全部试题
订阅季︱我是《新闻战线》,我在2020年等你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