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题目:近红外二区光声与荧光活体成像分析
报告人:宋继彬 教授
邀请人:李 林 教授
报告时间:10月31日(星期四)15:00
报告地点:科技创新大楼C501
摘要
每种活体成像技术都各具独特的优势和固有的局限性,近红外一区(NIR-I)的荧光成像的灵敏度十分优异,但组织穿透力和在浑浊介质中的空间分辨率较低;近红外一区(NIR-II)的光声成像的空间分辨率较好、穿透深度深,但是灵敏度很有限。因此,如何设计分子探针,集成这两种二区成像,实现优势互补的双模式增强,是肿瘤微环境分子影像的材料科学问题,但相关材料仍然缺乏发展与报导。此外,NIR-II区荧光与光声成像主要集中在直接对疾病病变或者器官生物成像,如何实现NIR-II 区荧光与光声在病变部位的响应性、对肿瘤免疫治疗过程中的特征分子标志物进行检测、对免疫细胞的实时动态成像,将对免疫治疗的分子与微环境基础了解起到重要作用。基于此,我们发展了一系列具有响应性的NIR-II区光声与荧光双模式诊疗探针,用于靶向具有免疫检查点通路的肿瘤细胞以及免疫相关细胞的特征生物标记物。同时对结合放射性/光热疗与免疫治疗的药物动力以及细胞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可视化的实时成像示踪,从而构建肿瘤免疫治疗的可视化与成效评价体系。
个人简介
宋继彬,男,福州大学“闽江学者”特聘教授。入选国家第十四批“青年千人计划”。2010年研究生毕业于山东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2014年毕业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获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学位,之后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从事博士后研究,研究方向为生物医学成像与疾病诊疗。主要研究方向为:光学材料的制备、光动力治疗、活体成像、药物载体等。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基金、青年千人启动基金等项目。迄今已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论文60余篇(影响因子大于10分的为33篇),主要包括了Nat. Protoc.(1篇), Nat. Commoun. (1篇). Acc. Chem. Res. (1篇), Chem. Soc. Rev. (3篇), J. Am. Chem. Soc.(5篇), Angew. Chem. Int. Ed. (4篇), Adv. Mater. (5篇), ACS Nano (10篇),Adv. Funct. Mater. (3篇)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