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国摄影图片展览自启动以来,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参与。80天公开征集,共有319名作者报送了601篇“非遗”美篇公众号作品,将72个国家级“非遗”项目,一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一网打尽,众多省级“非遗”、传承人及一些独具特色、有代表性的市级、县级非遗项目、传承人得到集中展示。
安徽广播电视台“影像+”融媒体工作室获得安徽省摄影家协会对本次活动独家授权,“AHTV影像+”微信公众号连载部分“美篇号或微信公众号类”参赛作品。
虽然图片征集活动结束了,但安徽广播电视台“影像+”融媒体工作室将继续承担“非遗”记录者传播者的角色,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和精彩点赞,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信念和追求鼓掌……文化自信,让我们从真心传承“非遗”开始吧!
洪建华,1971年出生,黄山市徽州区人,黄山市竹溪堂徽雕艺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2018年被评为国家级非遗徽州竹雕代表性传承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
洪建华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竹工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全国技术能手、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江淮十大杰出工匠、“大国徽匠”匠心人物、省工艺美术大师、省宣传文化系统“六个一批”(文艺类)拔尖人才、中国首届“竹天下”竹工艺品雕刻技艺大赛评委。2018年荣获“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
洪建华16岁起投笔捉刀,秉承徽派传统雕刻工艺至今。洪建华在雕刻技艺上恢复了清中期竹刻7层高浮雕的雕刻技艺,通过不断实践及研究并成功突破了12层高浮雕的技术难关,成为现代竹雕界的领军人物。
洪建华的作品既传承了明、清时期的艺术风格,又有自己的创新和发展,构思巧妙,古朴典雅,文风厚重。
为了使徽州竹雕更加精彩,洪建华创造出竹木相互融合的高浮雕镶嵌技艺,并申请获得了专利。洪建华的作品作品先后荣获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和深圳文博会特别金奖及各类国家级金奖;2006年竹刻笔筒《竹林七贤》被故宫博物院永久收藏,成为故宫上世纪50年代以来收藏的第一件现代竹刻作品。
2013年,洪建华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投资建设了1万多平米的徽派雕刻传习基地和徽派雕刻博物馆,这是一个“前馆后厂”的展示馆,既有作品陈列,又有传习场。博物馆以展示徽州传统雕刻艺术为主题,从雕刻艺术的角度体现了光彩夺目的徽文化,成为展示徽州雕刻精湛技艺的窗口和传承弘扬博大精深徽雕文化的载体。
2017年,博物馆成功接待了来自全球126个国家的第67届世界小姐巡游和体验活动。
作为国家级非遗徽州竹雕代表性传承人,三十年来,洪建华带出六十多位竹木雕刻学徒,其中省级传承人一人,市级传承人九人。通过他积极挖掘保护申报,2014年徽州竹雕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完美了徽州四雕之名,黄山市竹溪堂徽雕艺术有限公司因此被文化部授予国家级徽州竹雕项目保护单位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基地。
中国改革报等报刊先后发表了洪建华《徽州竹木雕刻的艺术特点》等多篇专业论文;洪建华专著《徽州竹雕综合工艺研究》一书由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此外,
洪建华现为上海同济大学建筑学院
徽州竹木雕课程指导教授
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
黄山学院艺术系客座教授
2019年6月,洪建华向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师生传授竹雕工艺并作辅导。
洪建华先后在北京政协礼堂、韩国、香港、澳门、安徽省博物馆等地举办个人展,先后参加“巧夺天工”全国百名工艺大师技艺大展,上海世博会“盛世徽韵”活动周等公益性非遗展示活动。洪建华的艺术人生多次走进央视2套、7套、10套与香港凤凰卫视,安徽卫视等电视媒体;先后被中央新闻联播、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化报等上百家媒体屡次报道。
特别感谢
洪建华老师提供竹雕作品图片
及(图三)工作照
2019.6.30
于黄山市
本文作者、摄影:晨歌
编辑:甄科龙
审核:李欣
监制:刘忠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