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惠州正以新担当新作为打造成为珠江东岸新增长极、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重要地区和国内一流城市。一流的城市需要一流的城市风貌品质,需要一流的城市建设和一流的城市人居环境。
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指出,该局将以全面建设国内一流城市为目标,紧抓城市品质和建设效能,强化城市设计,提升城乡综合服务,有效推进住房和城乡事业转型升级,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助力惠州建设高品质发展。
提升城市品质
强化城市设计 塑造城市特色
一个有特色的城市,是能够吸引人的,也是能够感动人的。有着自然生态禀赋和文化留存的惠州无疑有着足够的辨识度和特质,而在发展进程里,惠州高度重视城市特色的塑造,念好“山水经”的同时也关注着历史文脉的保护传承。
守住文脉就是守住城市的根。可以注意到,自2015年晋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惠州迅速建立起了体系完善的规划机制保护文化名城格局。《惠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早于2017年初便正式施行,而《惠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惠州府城明清古城墙遗址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水东街历史文化街区规划与建筑方案设计》《惠州市第一批历史建筑保护专项规划》等20余项保护规划的编制更是将历史城区风貌管控和资源保护利用落到了实处。
在规划的统筹下,传统文化正在焕发新的生机,推动着城市风貌的改善升级。近年来,惠州先后保护和修缮了惠州苏东坡祠、惠州古代科举制度陈列馆(宾兴馆)、营救中国文化名人陈列馆(东湖旅店)等一大批历史遗存,极大丰富了城市的文化内涵。
聚焦当前城市发展,新的时代也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城市的特色也需要不断注入新的元素。市住建局着眼于建设“令人向往的现代化品质城市”,将充分发挥城市设计对城市整体风貌的控制和引导,建设历史文化与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相互交融的惠州魅力。
具体到实施层面,该局将以“绣花功夫”对城市建设、城市空间、历史文化等重要领域进行精细化打磨,凸显城市特色。例如正在组织编制的《惠州市两江四岸城市设计》和《金山湖流域沿线城市景观风貌提升规划》等重要地区城市设计,将有效推动城市空间品质提升。
与此同时,惠州还将推动建设一批提升城市品质示范作用的标杆片区。类似于环城西路沿街建筑立面的整治、祝屋巷的整治提升、花边岭传统商圈的活化、市民公园和四大出入口景观提升等都将成为实施的重点。此外,还将构建呈现山水文化特色的自然生态区——城市公园——社区绿地的多级城市绿色生态架构,让市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
优化城市建设
完善行业机制 推动城市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近年来,伴随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发展,作为先进建设技法的集中体现,惠州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工作得到快速的发展。通过该项工作的深入推进,实现了建筑行业的量质齐升发展格局。
“惠州自古便是绿色之城。”惠州市住建局科技教育科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绿色建筑作为建造方式的一种变革,传递的是绿色建设、智慧建设的理念,在生态环境保护,建筑质量品质的提升上均作用显著,加速推动绿色理念在惠州的落地扩散无疑成为行业发展的题中之义。
在机制构建环节,该局先后出台了《惠州市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惠州市保障性住房实施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惠州市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实施方案》《惠州市绿色建筑发展专项规划》等系列政策措施,明确了绿色建筑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并且把计容积率总建筑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的新建住宅小区、政府投资的项目都执行绿色建筑二星标准,建立起了全领域和全过程的绿色建设发展模式。
面对部分企业实施不严,主动提高建设水平动力不足的问题,该局一方面强化多部门联动审查落实绿色建筑指标体系要求,编制《惠州市绿色建筑工程验收指引》实现绿色建筑建设闭合式管理;另一方面也通过设立专项资金构建起了完善的嘉奖机制,引导企业提质发展。
各项措施实施和监管机制的建立,也带来了该项工作的迅速发展。在整个“十二五”期间完成211万平方米考核任务基础上,自2016年开始便实现了绿色建筑面积呈几何式增长。截至当前,全市共有454个项目取得绿色建筑标识证书,建筑面积达4944万平方米。并已实现华润大学等4个项目(建筑面积约25万平方米)取得运行标识,另有3个项目正在申报运行标识,绿色建筑量质齐升发展。
作为建筑节能的又一利器,惠州装配式建筑工作同样取得有效的突破。当前,惠州市住建局编制了《惠州市装配式建筑专项规划(2018—2025)》已获市政府审批,《惠州市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也进入到按程序审批当中,该项工作规划机制初现雏形。而市建筑工业化施工试点项目惠城区鸿鹄·蓝谷的建设实施,更是让装配式走出深闺,中建钢构等多个装配式产业基地的落地投产,更是为该项工作在惠州的扩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改善人居环境
优化市民居住体验 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城市发展成什么模样,建设成什么样子,好与不好,最终的答卷都是由市民来回答的。”惠州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城乡建设的本质目的就是要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和舒适,而创造良好的城市人居环境无疑是关键。
关注城乡宜居,住得舒心才能安心。近年来,惠州以“住有所居”为目标不断推动着城乡居民住房难问题的解决。
在城市,截至当前,惠州累计建成公租房23757套,发放租赁补贴2466户。其中,政府投资建设14759套,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公租房8998套,已配租25995套(含租赁补贴)。城镇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基本实现应保尽保,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得到基本解决,新就业无房职工、城镇稳定就业异地务工人员居住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大量的住房困难群众圆了“安居梦”。
与此同时,作为民生工程的棚户区改造工作也得到了迅速发展。自开展棚户区改造工作以来,2013年至2018年底,惠州完成新开工城市棚户区改造4973户,新建棚改安置住房2150套,货币化安置2823户,货币化安置比例为63.06%。2019年,基本建成棚改安置房865套。
近年来,政府主导实施了莞惠城际轨道交通项目西湖站拆迁安置房项目、惠州市区连接路(棚改)拆迁安置房项目、惠州市惠城区龙丰街道小新村棚户区改造安置房项目、惠州市惠城区隆生大桥东棚户区改造安置房项目等多个城市棚户区改造安置房建设项目,均有力改善了大量城镇居民的安居生活。
在农村,伴随着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持续开展,困难家庭的居住环境也变了模样。自2015年全面开启该项工作,惠州由市住建部门牵头,至2018年底已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4873户,共拨付资金73200.64万元。而在今年,惠州全力推进建档立卡贫困户、分散供养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危房改造1127户,当前已全部开工建设。
不断提升的市政设施短板,以及宜居城乡建设工作都有效丰富着城市生活。近年来,全市建成生活污水处理厂92座,总处理能力达到173.75万吨/日,累计建成污水管网3174公里,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改造9座全市建成生活污水处理厂92座,累计建成污水管网3174公里,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改造9座,8条黑臭水体整治初见成效,以及建成综合管廊7.44公里等,均切实推动着人居生活环境的优化和改善。
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冯慧琳
▽ 扫码关注“企鹅找房”公众号或加入“企鹅财经分享群”,更多新鲜资讯等着你!
近期精彩
后台回复序号,查收相关资讯:回复“房价”,了解惠州最新房价;
回复“购房政策”,了解大湾区购房政策;
回复“积分入学”,了解惠湾积分入学政策;
回复“区域”,了解大亚湾区域价值
回复“首付”,了解惠州所有楼盘首付价格;
回复“落户”,了解湾区9城落户最新政策;
回复“城建”,了解惠州城建最新进展;
回复“半年报”,了解惠州楼市半年总结。
在看点一下 大家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