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26
离开双林镇后,直接来到南浔古镇。
南浔甚古,"自宋理宗淳祐末立为南浔镇,迄今不改。"东南向为国之膏腴,富甲于天下。南浔有“水陆冲要之地”的地利,再加上蚕丝业的兴起,自明中后期开始就已经空前繁荣,号称“耕桑之富,甲于浙右”。南浔一镇富豪云集,其中佼佼者素有“四象、八牛、七十二墩狗”之俗称。这其中的南浔四象指的是:刘镛、张颂贤、庞云鏳、顾福昌。关于这四家,南浔有民谣云:“刘家的银子,张家的才子,庞家的面子,顾家的房子”。南浔古镇现存各著名景点都与南浔四象中的张、刘两家密切相关。
古镇门票不便宜,但考虑到景区里广阔的面积,数量众多的景点,这门票钱不算过分。从一名国保党员的角度来说,景区里包括了下面四项国保,也可算是物有所值。
南浔张氏旧宅建筑群 【1899-1906年】 国五
嘉业堂藏书楼及小莲庄 【清】 国五
尊德堂 【1877年】 国七
大运河(丝业会馆及丝商建筑) 国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第五批)】
南浔张氏旧宅建筑群
国保南浔张氏旧宅建筑群指的是张石铭旧居。张石铭,名钧衡,号适园主人,以字行,是南浔四象中张颂贤之孙。张石铭旧居占地广阔,层层院落,庭院深深。因得风气之先,张石铭旧居中既有富于江南特色的传统建筑,又有大量欧式建筑。中西合璧于一体,别具特色。
懿德堂是张石铭旧居的大厅,堂匾上的堂名由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所书。懿德堂高大敞亮,色泽沉郁,庄重中透出十足富贵气象。
内厅是女眷接待客人之处,楼上为女眷居住之所。内厅的两边有厢楼,中间是天井,在与大厅连接处建有砖雕门楼,门楼砖雕繁复精美,“竹苞松茂”四字出自晚清书法家吴淦。楼上窗户用的是从法国进口的蓝晶刻花玻璃,这在当时绝对是极为稀罕之物,非大富之家置办不得。凭此,张石铭旧居在砖雕、石雕、木雕之外还多了个玻璃雕,凑成了‘四绝’。
芭蕉厅原是张家餐厅,因气韵生动的芭蕉木雕而得名。庭院中是一块名石,因形似苍鹰凌空腾飞得名“鹰石”。此石与啸石和美女照镜石并称南浔三大名石。
直接照抄现场文介:
西洋楼是张石铭宴请文人名流、举办舞会之所,是一处典型的中西合璧建筑,折衷主义风格。立面以巴洛克建筑形式为主体,而檐部和卷形门窗又具有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形式。它的柱式较为独特,门廊外两个八角形的多立克柱子,柱头部分模仿克林斯柱式,外面门楼由罗马卷柱式构成。楼上阳台采用了法国路易时期的铁花栏杆。其中浮雕图案综合了欧式忍冬草叶和中国葡萄叶、牡丹花做装饰,墙体和柱头饰有大量中国传统花卉图案。
西洋楼内部是一座颇具西欧色彩的舞厅。石膏天花顶、欧式水晶吊灯、西式壁炉以及乡村风景油画地砖,不无体现出欧洲十八世纪的建筑装饰风格。舞厅后面设有化妆间、衣帽间和休息室。如此充满异国情调的私家舞厅,在那个时代是不多见的。
西洋楼对面是韫辉斋,这也是一座典型的欧式楼房,原为张石铭之孙张葱玉居住。
刘氏梯号
刘氏梯号,又称崇德堂,是南浔四象中刘镛的三子刘安泩的居所。刘安泩,字渊叔,号梯青,是当时极具实力的实业家,在上海、杭州、余杭等地拥有大量房产、实业。他和人创办的崇裕丝厂,是当时一流的大型缫丝厂。杭州西湖边的孤云草舍,曾为浙江省政府主席朱家骅的官邸,也是属于刘梯青的产业。
刘氏梯号建成于光绪三十四年,整座建筑由南、中、北三部分组成。中部建筑以江南传统风格的厅堂楼厢为主体;而南北部建筑则融入了西欧罗马式建筑。两幢西式楼房用红砖砌造,故俗称之为“红房子”。
刘氏梯号所在的地面在明末时为富户庄允城居所所在,其子庄廷钺曾在内建“百尺楼”为藏书读书处。清初著名的文字狱血案“庄氏明史案”即发生于此。地面上现存的富丽堂皇,底下却有着这样一番令人不寒而栗的血雨腥风。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第七批)】
丝业会馆
丝业会馆是国七大包大运河的一个子项,是清末民初南浔丝业公会的行业会馆,丝业公所成立于清同治四年。会馆建立于光绪二十八年,落成于民国元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第七批)】
尊德堂尊德堂也包含在南浔古镇景区门票里,但是位置在景区之外。从景区北门出来,沿着景区指示图慢慢溜达二三十分钟。门票留好,待会儿还需要原路返回去小莲庄和嘉业堂。这也是因为功课不细,参观路线未能仔细规划好。好在这一路上有水相伴,风景不错,信步而来并未感到不耐。
尊德堂实为张静江旧居,不知是否因为张静江国民党元老的身份带来的某种忌讳,改以堂名进的国保。张静江和张石铭为堂兄弟,祖父同为南浔四象中的张颂贤。张静江其人其事无需多介绍,近代史上有他浓重的一笔。
世守西铭。宋儒张载在其书房双牑上各有一段铭文,分别为《砭愚》和《订顽》,后改为《东铭》和《西铭》收入其著作《正蒙》一书中。《西铭》一文深受二程、朱熹等人的推崇,是宋明理学的重要思想理论。
百间楼也在尊德堂附近,依河立楼。河道蜿蜒,间或有一桥点缀其上。两侧骑楼式长廊随河岸逶迤就势,式样各异的封火墙则犹如线谱上跳动的音符。河中水影波动,宛若图画。
从尊德堂原路返回,再从北门重新进入景区。一开始是从南门进来的,进来后先沿左手侧去看张石铭旧居、刘氏梯号和丝业会馆。一圈下来回到原处,再继续沿南门右手侧继续去看小莲庄和嘉业堂藏书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第五批)】
嘉业堂藏书楼及小莲庄
小莲庄原为南浔四象中刘镛的私家花园,因慕赵孟頫所建的湖州莲花庄而命名为小莲庄。经刘家三代共四十年经营,于1924年建成。小莲庄的园林主体是一个广阔的莲花池,正逢冬日,看不见那碧叶连天的壮丽之色了。株株残荷,略显萧索,留待听雨声。
刘氏家庙也在小莲庄里,三进院落。门口有牌坊、照壁、一对石狮。两座牌坊东西相对,东面的一座为积善坊,光绪御赐;西面的一座为贞节牌坊,宣统御赐。
离开小莲庄,进入隔壁的嘉业堂藏书楼。
藏书楼创始人刘承幹是南浔四象中刘镛之孙,近代著名的藏书家与刻书家。辛亥革命前后,刘氏趁大批古籍流散之机大量购书,自称历时二十年,费银三十万,得书六十万卷。在藏书楼全盛时期的1925-1932年间,藏有宋元刊本一百五十五种,地方志书一千余种,及不少明刊本、明抄本及稿本。宋椠元刻、稿抄本及地方志的大量收藏是嘉业堂藏书楼的三大特色。
1933年以后,刘氏家道中落,部分古籍散失。直到1951年浙江图书馆接管时藏书只有十一万册左右。宋元刊本荡然无存,明刊本只剩几种,藏书残缺严重。1951年11月,楼主刘承幹将书楼及庭院全部捐献给浙江图书馆。从此,藏书楼成为浙江图书馆的一个组成部分。
嘉业藏书楼始筑于1920年,购地二十亩,斥金十二万,1924年落成。它是我国近代著名私家藏书楼,四周清水环绕,庭院林木森森,假山、石笋、亭台、小桥点缀在荷花池周围。园林、藏书楼浑然一体,结构精巧,寓藏书楼于幽雅园景之中。四周奇石嶙峋,极具趣味。和张石铭旧居里的‘鹰石‘并称为南浔三大名石的‘啸石‘就在藏书楼园林里。
直接照抄了:整座书楼是“口”字形回廊式两层中西合璧建筑,中有一方形天井,光线充足,空气流通,又便于安全保护。书楼上下共有库室五十二间。楼下有“诗萃室”、“宋四史斋”、“嘉业厅”。楼上辟有“希古楼”、“求恕斋”、“黎光阁”,藏书楼布局合理,又便于古籍收藏和阅览。
刘承幹在政治上属于清室遗老一派,1914年曾向清皇室报效崇陵种树经费,得溥仪赐“钦若嘉业”金匾。建造藏书楼时即以嘉业二字为名,以显荣耀。
诗萃室,得名自刘安澜和刘承幹合编的《国朝诗萃》。刘安澜为刘承幹叔父,因无子,刘承幹过继给其承祧。
宋四史斋。刘承幹曾以巨资购得宋刻本《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并以此为底本影印出版,号为镇库之宝,特设宋四史斋。
《宋四史》版面阔大,刊刻甚精,系红梨木雕版,连史纸印刷,是刘氏自印书中的佳品。其中,
《史记》,1919年影刻宋蜀大字本;
《汉书》,1920年影刻宋鹭州书院本;
《后汉书》,1921年影印本宋一经堂本;
《三国志》,1928年影宋刻本
藏书楼不仅以收藏古籍闻名,而且以雕版印书蜚声海内。刻印书中,有不少是清政府禁书,刊刻甚精,经清末著名学者缪荃孙等专家校刊。刘氏刊刻的清代禁毁书包括有:
《闲渔闲闲录》,清初蔡显撰,1915年刻,一册
《翁山文外》,明末屈大均撰,1920年刻,四册
《安龙逸史》,明末屈大均撰,1918年刻,一册
《三垣笔记》,明末李清撰,1927年刻,三册
鲁迅《病后杂谈》一文中也提到了这里:“......《安龙逸史》大约也是一种禁书,我所得的是吴兴刘氏嘉业堂的新刻本。他刻的前清禁书还不止这一种,屈大均的又有《翁山文外》;还有蔡显的《闲渔闲闲录》,是作者因此“斩立决”,还累及门生的,但我细看了一遍,却又寻不出什么忌讳。对于这种刻书家,我是很感激的,因为他传授给我许多知识——虽然从雅人看来,只是些庸俗不堪的知识。但是到嘉业堂去买书,可真难。”
嘉业藏书楼是中国传统藏书楼的最后一丝绝唱,兴建时间虽晚,但藏书多,规模大。刘承幹以富豪身份兴办此藏书楼,是文化上的莫大功德。最后并入省图书馆,不管怎样也算是有了个归宿。刘承幹本人最后下场颇惨,令人唏嘘。
- The End ----
王婆卖瓜,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