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学刊撷珍|民国时期泉州开元慈儿院的三轨制教育

学刊撷珍|民国时期泉州开元慈儿院的三轨制教育

阅读量:3718477 2019-10-23



民国时期泉州开元慈儿院的三轨制教育
文章信息
作者:李湖江
收录于:《普陀学刊》第三辑,第76—87页。

内容简介
佛法传承于世间的基本理念之一即弘扬慈悲济世的精神。因而,自佛教创立之日起,历代先贤及祖师大德除弘传佛法之外,亦兼顾于济世救民的慈善事业。进入近当代以来,受“人间佛教”思想影响,佛教与社会的接触更为密切,各级佛教团体更是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以彰显佛教的慈悲情怀。本文作者即以民国时期的佛教慈善机构——泉州开元慈儿院为例,以考察其教育模式。
作者首先考察了慈儿院的创办因缘与章程,指出慈儿院乃转道、圆瑛、转物三位法师不忍孤儿缺乏教育与养护,共同发心于1925年所创立的。同时指出,由于慈儿院兼顾慈善机构与教育机构两种特质,因此其教育体制也具备特殊性。其次,阐述了慈儿院的国民教育,指出慈儿院的国民教育以六年制的高初两级小学为主,具体的课程则包含修身、国文、算数、书法、绘画、体育、音乐等。再次,分析了慈儿院的技艺教育,指出慈儿院的技艺教育虽然先后开设过机织、印刷、滕竹、裁缝、裱褙、照相、制鞋、瓷绘等各科,然而其效果却不甚明显。至抗战时期,由于经费缺乏,则由国民教育偏向于技艺教育。最后,论述了慈儿院的佛学教育,指出慈儿院虽未开设佛学相关课程,却将食素、静坐及念佛等各种具有明显佛教特征的活动贯穿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
泉州开元慈儿院三轨制的教育模式,不仅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对于现今的学院式教育模式也具备一定借鉴及启发意义。

作者简介
李湖江,男,1982年生,四川大学与德国柏林自由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宗教学专业);福建师范大学中国史博士后;现任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国文化及闽台关系史。出版有《近代以来中国佛教慈善事业研究》《圆悟克勤传》两部专著,并在各类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
编辑:现了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