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不仅是一位文学家、史学家,还是一名教育家,他在担任深圳大学校长时,开辟了深圳大学很多先例,也曾因为学生应聘银行时遭歧视而为学生打抱不平。他提出中国大学教育的“八宗罪”,最反感把大学分成三六九等。今天小编和大家一起了解一下这位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鞠躬尽瘁的章必功教授。
章必功,男,1949年11月03日生,安徽铜陵人。1968年参加工作,教授,全国优秀教师,曾任深圳大学校长,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他主攻中国先秦两汉文学,22年前的一篇研究生作业《六诗探故》,时隔十几年后引起学界专家的重视;他特别热衷于中国古典文史哲的融贯汇通和激浊扬清,出版专著多部,形成了一种生动活泼、深入浅出、雅俗共赏的学术风格;他试图填补旅游文化研究的一项空白,在深圳创作了中国第一部描述古代旅游历史的《中国旅游史》。
章必功最引人注意的还是他所坚持的大学改革,2009年,他提出了中国大学教育的“八宗罪”,那就是官本位浓厚、人事制度老化、师生关系疏远、教学声望下跌、泡沫学术抬头、计划经济严重、人文精神模糊、改革步伐缓慢。在任20年,他一直为了解决深圳大学的这八大问题而鞠躬尽瘁。
章必功最反感的是把大学分成三六九等,在他担任深圳大学校长期间,他曾这样说过:什么一本二本、国家重点、省重点,985、211就是人为把大学分成三六九等,像这样划分的重点,就抑制了地方上一批原来非重点的进步,重点由教育部门分配,这种分配还深入到了学校内部,有些很难理解。在章必功看来,大学的最主要任务是培养人,是主要由学者和学生组成的为培养人才开展研究的场所,不是培训机构,不是科研机构,也不是工厂。因此,大学的一切规章制度,要从是否有利于学生成长的角度出发,而不能从方便办学、方便教师的角度出发。但现有的以“计划等级制”和“配额供给制”为特征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使大学的功能出现了异化。
其实,章必功所说的将大学分为三六九等,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就比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每年都有数亿的经费,而一些西北地区的普通高校,甚至连一亿经费都没有,长此以往,这样下来,只会让中国高校呈现出马太效应,也就是好大学更好差大学更差,虽说这样能够比较快速的建成世界一流大学,但是如果从整体看,这样的建设真的有利于全面的提高我国的高等教育水平吗?对此,你们怎么认为呢,欢迎留言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