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在看病时离我们近,在生活中又离我们远,难怪很多人对医生有这样、那样的疑问。今天,让我们来听听医生自己的解释。
为什么医生没给你手机号?
01
医生真的很忙
说真的,你给医生打电话的时候,他们很可能正在看其他病人,你一个电话进来,医生就必须放下手头上的病人去回答你的问题,因为是电话问诊,还可能需要回忆你的诊疗信息,还要对你进行相关询问,这对于手头上的病人就是一种不负责任。
还有的人说,你们医生怎么就那么小气,我不过就打了你一个电话,也就占用你两三分钟而已,你为什么要拒绝我?是的,你一个电话确实可能就两三分钟,可医生并非只有你一个病人,每天有几个几十个两三分钟的电话,怎么可能接得完。
说实话,医生们也想尽善尽美,对任何病人来者不拒。可是医生也不是神,时间也是有限的,他们必须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去完成自己手头上的工作,还要照顾好自己的家庭,甚至有志向的医生还希望能让自己的工作更上一层楼,需要进修学习、要参加各种培训讲座。他们也只能见缝插针去回答你、去帮助你,可是他们真的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做到对每一个电话都能尽善尽美地回答。
02
电话问诊有风险,
仅凭口述症状不能够准确判断
再者,电话咨询也是有风险的,没有看到病人的具体情况,没有看到检查结果,仅凭你说的一些症状就去给你做判断开药,一旦出了什么事,这个风险又由谁承担呢?
当然,对于一些急需帮助的人,比如突发疾病急需帮助,或因家离医院很远,没办法来医院又急需咨询的,医生们还是很愿意提供咨询和帮助的。但是对于那些不是很着急的,离医院又不是很远的,麻烦你,第二天到医院来面诊好吗?
为啥医生看上去比较冷漠?
01
医疗需要医生严肃认真
医疗工作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许多时候,医生总是需要在严肃的环境下开展诊疗活动,特别在进行手术、操作治疗时,更应该集中精力、神情专注,以充分保证医疗质量。
如果医生在手术或者在进行一些操作过程中,一直与患者嘻嘻哈哈,显然会被患者和家属误解为工作态度极其不认真,没有全神贯注地治疗。轻则引发患者或家属的不满,重则招来医疗纠纷。万一患者出现原本属于正常范围内的并发症,也可能因此被指责是由于医生工作时不认真、马马虎虎引起的。
何况,医生的工作环境中常常不是一个人,周边还有其他患者或家属,不认真工作必然会使旁人对他的服务产生怀疑。所以,每一个医生都会将这种认真严肃的态度自然而然地刻画在他的脸上、他的行为和言语中,让人感觉到医生的“冷漠”。
02
医生经历太多的生离死别
一辈子的从医生涯,从病痛到死亡,每一位医生都经历很多,对于疾病、对于死亡,在医生看来已经习以为常。在这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磨练中,医生的心情已不再起伏不定,表情也越来越平静。
所以,虽然医生的内心对于生命的离去充满惋惜和悲伤,对于患者的病痛心存焦虑,但他们已不会再表露在脸上,他们似乎永远是那副“冷若冰霜”的脸。
其实每一个医生的内心都充满了温暖,他们都在努力做一名有温度的医生。只是因为他们没有过多的时间、没有充沛的精力、没有一一把自己的内心向每一位患者或家属表达而已。患者和家属应该理解、应当明白:医生从来就不是冷漠,而是冷静,而这种冷静正是一名优秀医生的职业素养。
为啥医生总让你做检查?
01
有时候疾病会说谎
有一个病人,从20多岁开始出现了反复发作的精神异常,一天到晚喊打喊杀,出现幻觉。当地精神病院没有做脑电图检查,根据典型病史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开始服药治疗。效果一直不算太好。
后来请了其他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会诊,主任给他做了一个72小时脑电图检查。发现他的脑电图和精神病人的脑电图有区别!经过讨论,明确诊断为癫痫,开始加用抗癫痫药,症状逐渐得到控制。
平时大家所了解的癫痫应该是突然双眼上翻,倒地不起,四肢抽搐,口吐白沫。但是事实上癫痫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的时候就是发呆愣神,有的时候是出现幻嗅幻视,有的时候是呕吐,有的时候是一侧肢体疼痛……所以检查、检验是帮助医生辨别这些谎言的有力工具。
02
有时候病人会说谎
我们在和病人沟通时,有些疾病涉及到隐私或者难以启齿的问题时候,患者会选择隐瞒,在患者对于身体状态的描述不清楚的情况下,如果直接下结论的话是很危险的。
这又是另外一个故事。有一天夜里,一个母亲带着16岁的女儿来急诊。
“下腹痛,有些痛,不是很痛”,这是小姑娘的说法。
查体后,医生问“小姑娘最近有没有来月经?有没有发生过性关系?”
小姑娘白白的脸一下子就红了:“上个月来了的,我一个小姑娘,怎么可能做那些事!”
母亲脸一下子白了,恶狠狠地瞪着小姑娘。
小姑娘急了,眼泪哗哗就下来了“我发誓,我绝对没有做那种事!不信我就天打雷劈,不得好死!”
那既然这样,先对症处理一下,留在急诊室观察吧。
后来小姑娘宫外孕破裂出血,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急诊留观了,还算处理及时,捡回了一条命。
这位医生很后悔地说,当时如果我抽血查个HCG,做个B超,那就好了。
因为这件事,这位医生受了处分。
有时候,不但疾病会说谎,病人也会说谎,医生不得不依靠检查、检验来帮助诊断。
03
不同科室、资历的医生
对疾病认识程度不同
有个科室的一个病人,住院当天反复呕吐,肚子也痛。压了压肚子,左下腹有点痛。
“吃东西怎么样?”
“之前吃得很少,今天一吃就吐,感觉肚子很胀。”
“这两天有没有大便?”
“没有啊,我好几天没有大便了。”
“放屁呢?”
“这几天没有。”
这不是原来学的肠梗阻典型症状么?立马让他去拍腹部平片、抽血,打电话叫普外科急会诊。
抽完血、拍完片,普外科的住院总医师也到了。他伸手一摸肚子,“肚子都不硬啊,怎么会是肠梗阻!”
“可是他有吐、痛,不大便啊?”
“吃点乳果糖吧,腹部平片上看也没大碍,你不要太紧张了。”
后来证实,普外科医师的法子还是有效的。
因为肠梗阻普外医师已经遇见过成百上千个了,各种典型的、不典型的、变异的都遇见过,所以一摸就知道是不是肠梗阻。
而其他科的医生,对于这个病的认识就基本来源于书本。在这种情况下,只能选择先去做检查,因为如果真是肠梗阻,先做检查就不会耽误时间,确保病人安全。
医生为啥非要看片子?
患者的这种疑问很正常,门诊经常遇到。这里跟大家解释一下,影像片(俗称片子)和影像科的报告单各自的功能和区别。
片子是原始照片,报告单具有主观性。影像片是X线、CT或者核磁共振以及其他检查方式的“原始照片”,反映检查部位的具体形态和病理解剖特点。影像科报告单则是影像科医生对这些“原始照片”的文字解读、文字报告,并得出一个“影像诊断”。这个影像诊断还不等同于“临床诊断”,做出临床诊断的任务是由临床医生完成的,必须结合病人实际的症状。同一个片子,由不同的影像科医生来看,所出的报告不一定会完全相同。
就像相亲,听描述不如看照片。所谓“闻名不如一见”,看片子也是这个过程。正因为如此,临床医生要得出准确的诊断以及精准的治疗方案,必须以准确全面的影像学资料为准绳。而且病人提供的资料越全面越准,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就越准。
▼
如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转发至朋友圈;
转给其他需要的人,帮助更多的骨病患者!
长按二维码关注公众号,了解更多骨科疾病知识!